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犹人不富自称说富亦无国封说有国封。又无畜牧说有畜牧。若欲用时,则无金银真珠琉璃水精琥珀,无畜牧米谷,亦无奴婢。」[21]。
善生子经:
「为农商养牛,畜羊业有四」[22]。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
「彼居士宝极大丰富资财无量,多有畜牧封户食邑。」[23]。
p. 212
除外,从阿含经中,有关植物的名称亦很多,这可作旁征当时农业的成就,光以树名、花名见称就颇为可观。而对花草树木都赋予人格化。譬如比丘称为苾刍,就说苾刍此草有五德。注重香花供养,提升精神生活素质,例如最常见的优钵——莲花,歌颂其净洁,花果同时具有的生命源泉。就是释尊传一生与树木的缘份,更可以为证。释尊生于蓝毘尼园的无忧树下,修道在雪山的原野,成道在尼莲禅河不远的菩提树下,初转法车仑于鹿野苑,开宣华严法会于尸陀林中,涅盘于拘尸那迦罗城外之婆罗双树间。故佛经有「观树亦经行」之句。
四、工业
阿含经中所记的器物亦洋洋大观,数字将近五百种[24]之多。可见当时印度经济社会手工业之发达情形。归纳起来,无法一一枚举,仅就其数据多者,罗列于下,以资说明:
1. 冶金工业
冶金在印度发展甚早,而治金专业有锻金师、锻银师、锻铜师等,关于冶金的过程,如何从矿沙提炼成金,见及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有详细的步骤说明如下:
「如铸金者,积聚沙土置于槽中然后以水灌之麤上烦恼,刚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麤沙缠结,复以水灌,麤沙随水流出,然后生金。犹为细沙黑土之所缠结,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后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微垢,然后金师置于炉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犹故,不轻不软光明不发,屈伸则断。彼炼金师,炼金弟子,复置炉中,增火鼓韛转侧陶炼,然后生金轻软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镮钏诸庄严具。」[25]
这是释尊对着比丘众说法时的比喻,说明要令心地清净所作的修行,犹如冶金过程,时时弃除秽,保持光明。
p. 213
由此比喻亦让吾人了解当时印度冶金工业的一般情景。
又,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分别六界经亦说:
「犹工炼金上妙之师,以火烧金锻令极薄,又以火燷数数足火熟炼令净,极使柔软而有光明。」[26]
2. 打铁工艺
阿含经中记述的铁器有:犁、轮、钵、釜、盆、瓮、钉、鍱、鼎、椎、杵、叉、锯、钳、钩、刀、剑、斤、棺、臼、盥、爪、镬、硙等。可见当时打铁工艺之盛,以及铁器使用之普遍。例如: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地狱即执彼罪人,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以热铁丸,着其口中,次融铜灌口,次复铁斧斩截其体,次复机械枷检系其身,次复火车炉炭,次复铁镬,次复灰河,次复刀山剑树。」[27]
3. 陶瓦工艺
通常印度民间烧制陶器瓦片,当做日用饮食器具,与盖房子的器材。当时有专业之人,懂得如何控制火侯。从释尊用来对沙门说法的比喻以资说明,见佛开解梵志阿经:
「譬如陶家烧作瓦器盛水不漏。凡人如坯,得道如瓦,可燥可湿,潜渍不碎。如锻金师在作何器,得神足者,亦复如是,在所变化,陶冶之家,郁火盛器。」[28]。
4. 制酒业
牧耕时代的社会,已懂得酿酒。到了农业社会,凡是谷物淀粉皆可酿酒,饮酒习惯更为普遍。因而饮酒乱性引起事端,亦带来了社会不安的因素。释尊教化,劝人拔苦得乐,戒酒乃佛教徒必守的五戒之一。阿含经中提到:酒家、酒炉、沽酒师、酒浆、酒人、沽酒弟子等。乃至于把酿酒过程,比喻成如何修道去其糟粕取其精醇,此一例子颇多。
p. 214
诸如:
杂阿含经卷第五:
「随其所欲,去其邪说,如沽酒家执其酒囊,压取清醇去其糟滓,我亦如是」[29]
又,佛开解梵志阿经:
「五不饮酒,纵情酗,心不好嗜,口无味尝,酒有三十六失,勿以劝人,是名为我清信士之戒也」[30]。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博奕耽嗜酒,游轻着女色,费丧于财物,是名堕员门,……多财结朋友,酒食奢不节,多费丧财物,斯皆堕员门」[31]。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酒放逸断酒放逸,彼于酒放逸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酒放逸断酒放逸,我于酒放逸净除其心」[32]。
5. 服饰业
虽然修行人戒贪,本身无所谓服饰业。亦因为要戒贪所以论及穿衣的问题亦多。原先行者,衣仅遮身,就地取材,拾破烂编成粪扫纳衣。后来才有所谓三法衣之说。从阿含经中,见及衣料有:布衣、毛衣、锦衣、麻衣、树皮衣、兽皮衣、金缕等。颜色有:白、青、黄、赤、黑等。但以自织自衣,自己作自己穿的方式居多。从中亦可见及印度当时服饰之一般。兹列举一二:
中阿含经卷第八:
p. 215
「复次尊者薄拘罗作是说:诸贤,我持粪扫衣来八十年,未曾忆受居士衣,未曾割截作衣,未曾倩他比丘作衣,未曾用针缝衣,未曾持针缝囊乃至一缕[33]。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
「唯愿世尊,为贤者阿那律陀舒张衣裁,诸比丘当共割截连缀缝合」[34]。
当时已用纺织机,如:人本欲生经:
「令是世间如织机蹑撰往来」[35]。
6. 食品业
佛陀乞食,方便教化,托钵生涯,本无生产,那有食品业呢﹖但由于释尊说法,以饮食为比喻,因饮食乃人生一大欲,如何去三毒之首的贪,申论亦多。故从阿含经中,见及不少有关食物、饮料、调味料之资料,兹分别介绍于下:
(1)食物
印度的谷物,以无黏性的粳米最普遍,又有麦、粟、豆等种子,做成种种异味。诸如:米饭、糠饭、麻羹、面、糜、饼、粥、膏、姜菜、鱼肉、酥乳、猪肉羹等八万四千种食。虽然八万四千种食是一形容词,亦可视当时为王的人之享受物欲之一斑。而一般大众是以谷子类为主要食品。兹引经文资料说明如下: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上:
「汝诸沙门婆罗门,以多种食,而为活命,普食世间五种种子,所谓根种子、身种子、虚种子、最上种子,种子中种子,如是五种,以资其命[36]。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p. 216
「尔时便有五种谷子: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枝子、四者华子、五者果子、及余所生之种子,是谓五种之子」[37]。
长阿含经卷第三:
「王所常止在正法殿,八万四千楼,王所常止在大正楼,八万四千座,王所常止在颇梨座,以安禅故,八万四千亿衣上妙宝饰,随意所服以惭愧故,八万四千种食,王所常食食自然饭,以知足故」[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