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经济学 >>

唐代寺院经济之管窥(3)

分享到:

     。所属不明的游僧及养于私家的家僧为数也很多。至于前代

     的所谓「私度僧」,也是僧口增加的一个原因。

 

      照这样的寺产膨胀,僧口激增,国家财政受了重大的打

     击。加之,发生了贵绅豪族官僚等等的寺院占有,流民盗贼

     等等的寺院潜伏之流弊,国家必然地对于寺院不得不采取压

     抑政策。那即是对于寺产用课税,对于僧口用度牒的制度去

     加以压抑。

 

     38页

     仔细考一考寺院课税,我们就知道向寺产本身课税,与

     向僧尼征税,是有分别的。

 

      关于前者,从宪宗元和六年 (八一一) ,京城诸僧请求

     庄园碾硙的免税的事,就可以想象而得了。

 

      关于向僧尼课税与度牒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把二

     者合并进而加以探考,是有必要的。

 

      所谓度牒的,具有对于僧尼免许状的意味。这在唐玄宗

     天宝六年 (七四七) 制定的,用繁复的形式来阻止公度僧以

     及私度僧,目的在挽救僧人质素的低劣化。

 

      天宝大乱以后,作为国家及地方军阀的财源,这种免许

     状变成奇敛诛求的工具,而被盛行贩卖。尤其军阀之出卖给

     私度以普遍的抑制。

 

      然而一般私度僧数目并不减少,文宗太和四年 (八三○

     ) 私度僧的数目达到七十万人。

 

      度牒买卖既然普遍地实行,要想隶入僧籍,不问公度私

     度总得要拿出一笔钱。这么一来,穷人们到「极乐之门」的

     去路就被截断了。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那德宗建中六年 (七

     八○) 制定两税法的杨炎的话。他说:

 

      「凡富人丁多者率为官为僧,杂役藉此以免。贫人则无

     所归。」

 

      从这里看来,入僧籍的都具有租税负担力,国家因而就

     课他们以租税。

 

      同这例相似的,代宗大历十三年 (七七八) 依彭偃的计

     划,使僧尼输绢,其尚堪任杂役者使

 

    39页

    之还俗,这事也值得注意。

 

      另外,对于僧尼的限制,与前代同样,行僧尼试验制,

     也发生相当的效力。

 

      这种向寺院经济的清算,小则寺院一部分的还俗,大则

     藉国家的权力向寺院经济施行破坏。武宗会昌五年 (八四五

     ) 之毁佛,不独没收寺产,使僧尼及寺院婢奴还俗的达三十

     余万。这些还俗的人就以他们充当两税户。这样,国家以外

     的权力,可算完全被加以破坏。

 

      废佛运动在武宗时不过风行了八个月,次代宣宗又转而

     复佛。但是到了后周世宗复行破坏寺院,佛教经了几次的厄

     运,它的发展受了不小的打击。

 

      宋代以后寺院异常颓废化无力化,因为唐末五代以来就

     早自遇着牠的日暮途穷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