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考古学 >>

从考古遗存引发关于南北两路佛教初传问题的思考(5)

分享到:


     

   公元1-3世纪的佛形象遗存出现于长江以南地区,尽管这种现象还不足以说明当地已经把佛教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来信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接受,但毕竟长江以南地区已经在流传着佛的信息,佛教的雏形已在孕育之中,然而被传统看法认为最早传入佛教的西域,却没有留下诸如南方常见的有佛像造型的任何文物。如果依照传统看法认为西域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势必要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
   西域未见早期佛像,有两种可能:一、西域的历史上从未存在过早期佛像;二,存在过,但尚未发现。印度西北地区是佛的偶像的发源地,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佛像最早出现时的情形。
   佛像最早出现于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而不是佛教发源地恒河流域。佛教原本反对制造偶像崇拜,它的古老派别小乘佛教给佛陀以神的地位,以莲花、佛冠、菩提树等作为佛的象征。大乘佛教认为,佛只是一种神性存在,因此建立了由众多的佛、菩萨、阿罗汉和其它男女神祇组成的无限的神的系统,为了达到普渡众生的目的,采用图像对佛教、佛教诸神以及佛陀的生平事迹进行宣传。就利用图像崇拜这一点而言,大乘的主张与佛陀的教诲全然相悖,然而佛教偶像在犍陀罗确实发生了,而且造就了举世闻名的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
   说到佛像的产生,不能不提及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
   兴起于希腊之北的马其顿王国,当希腊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城邦制出现危机时,凭借着腓力二世时期王权的日益集中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在确立了对希腊的控制权后,便致力于侵略东方。公元前330年,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率领一支由马其顿步、骑兵与希腊雇佣兵组装起的军队推翻了阿赫美尼德王朝的统治,接替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依靠雇来的新兵之旅战败庞大的波斯军队之后,占领了小亚、叙利亚和埃及,取代了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是不牢固的,亚历山大死后不久,其部将企图各霸一方。亚历山大旧部塞琉古称王叙利亚后便东侵印度,虽迫于当时已控制北印度大部的孔雀王朝的力量,将包括犍陀罗在内的兴都库什山以南各国割让出去,但并未放慢他继续扩张的脚步,到公元前3世纪初,其扩张范围已与波斯帝国在亚洲的属土相当,包括小亚、西亚、南亚北部、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但是,塞琉古政权同样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也未能摆脱其帝国首领亚历山大的命运,公元前3世纪中叶,塞琉古统治地区发生叛乱,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两省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权,公元前2世纪初,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征服了犍陀罗及印度河流域,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帕提亚首领背叛塞琉古政权后,建立了帕提亚国。公元25年,帕提亚国王打败了继巴克特里亚之后统治犍陀罗和西徐亚人,将犍陀罗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亚历山大东侵后的中亚、西亚各国,其社会和经济结构并未因希腊人的入侵而改变多少,如果说亚历山大东侵对东方产生过影响的话,希腊文化对东方产生的影响远在政治和经济之上。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正是在希腊文化影响下产生的。
   亚历山大东侵直到帝国分裂以后,犍陀罗地区一直处于希腊人的控制之下,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处于希腊化的氛围之中。即使在西徐亚人和帕提亚人统治时期,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并未中断,而且,实际上正是帕提亚人在西北印度复活了希腊文明。这是因为,首先,公元前312—公元前248年,帕提亚人一直受塞琉古王国的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在服饰、官方语言以及统治方式等方面都紧紧追随希腊人,对希腊的雕刻艺术非常喜爱。其次,当帕提亚在呾叉始罗建立王廷时,叙利亚人已为罗马人所统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和帕提亚在西亚的统治处于并存状态,帕提亚人同罗马治下的叙利亚商业名城帕尔米拉有着密切的商业往来,帕尔米拉的希腊罗马艺术,特别是在罗马艺术影响下产生的灰泥塑像通过帕提亚人影响了呾叉始罗。在帕提亚统治时期偶像雕塑艺术在犍陀罗发展起来。
   在希腊罗马艺术影响下产生的偶像雕塑艺术最终形成著名的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并达到其光辉顶点是在贵霜时期。贵霜王迦腻色迦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对外,他和当时统治整个西亚的罗马政权保持着友好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内,则大力提倡当地大多数人信仰的佛教,他本人算得上是一位虔诚而狂热的佛教信徒,对于其它的非佛教的宗教,亦不排贬,在他的纸币上,有诸如希腊、琐罗亚斯德、印度教等非佛教神祇的像,迦腻色迦政府所采取的开明而宽容的文化政策,使政府得到了当地人,包括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拥护和支持,王国的统治因此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各种不同风格的雕塑艺术也因此得到了空前充分的发展,(注:巴基斯坦著名考古学家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认为,贵霜时期的犍陀罗,不仅在希腊罗马影响下的偶像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而且,秣菟罗的纯印度雕刻艺术也达到了自己的顶峰。详见《犍陀罗艺术》,陆水林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4页。)犍陀罗贵霜时期是雕塑艺术的黄金时代,也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佛教与希腊文化在犍陀罗的相遇,使犍陀罗成为以佛教为主题和母体,以希腊罗马雕塑艺术为表现形式和载体的佛教艺术的产床,而迦腻色迦政权则是犍陀罗佛教雕刻艺术的催生婆。这也正是为什么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发生在犍陀罗而不是中印度或别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达到她光辉的巅峰是在贵霜时代而不是在巴克里亚或别的什么时代。
   按理说向东越过帕米尔,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是最早受到犍陀罗佛教艺术影响的地方,理应在公元以后可以见到一些迹象,缘何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没有见到任何属于这一时期有关佛教的考古遗存?裴松之作注《三国志》,引鱼篆《魏略•西戎传》:
   临儿国,《浮图经》云其国王生浮图。浮图,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云莫邪。浮图身服色黄,步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蛤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肋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步。此国在天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多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佛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图》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闲、疏问、白疏闲、比丘、晨门、皆弟号也。(注:《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东夷传》,中华书局,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