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自觉完善佛教有机体 继续推进佛教本土化(5)

分享到:

   在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思路回应教义系统必须更新的事实。一种是原教旨主义,他们认为“宗教中原有的信条已包含了全部的真理,宗教在历史过程中的一切发展,都已包含了原有的基本信念,教义解释只不过是对之进行逻辑展示,以求对固有信条的充分理解”。另一种则认为,对教义的解释实际上是有机的发展进程,“强调教义的解释,不只是对原本启示的含义作解释性的说明,还应注意到当时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和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对宗教思想产生的影响”。佛教是以因缘法则为理论基石的宗教,因缘意味着运动,因此我认为,佛教认同第二种思路。

   在修行体制上,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方式。佛教强调法门无量,但异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人类最终的解脱,现世的幸福。在这无量法门中,有一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坐禅、念佛、止观、禁欲。以自己解脱为目标,这是以出世为宗旨的修持。还有以入世为宗旨的修持,如慈济度生等。出世的修持获得功德,入世的修持获得福报。功德多作用于来生,福报多作用于现世。提倡人间佛教,某种意义上说,应侧重于度生,以度别人来救自己,非独以度自己来救自己。什么才算修行,以宗教之外的方式为善助人算不算修行,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体现了对教义系统的不同看法,意味着对人间佛教理念的认同与否。从人间佛教角度,应将为善之举列入修行的范畴,无论其为善的动机是否出自宗教,是否为教徒所为。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我们应将修行的内涵广义化,扩大其范畴,不应狭义地将之禁固局限在佛教特定的念佛坐禅等修行方式上。

   在佛教礼仪上,2000年来,完完全全中国化了,几乎没了印度的影子,除了合掌等一些。我们念的是中国字,唱的是中国腔,着的是中国衣,吃的是中国的素食,住的是中国宫殿般的寺院。我们不再念梵文或巴利文,不再偏袒右肩,不再托钵。不过,毕竟我们今天的礼仪,多是盛唐时或此前留下来的,或此后影响来的。还有我们遵从的律制和清规,有上千年甚至是2500年的历史了。他们对我们今天的僧团或信徒来说,是否那么被愉心悦目?其功能是否得到真正的发挥?这值得怀疑。因此,在不违根本精神和佛教设立礼仪的初衷情况下,对这些礼仪进行新的诠释,赋于新含义新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必须的。如此,古老的礼仪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新的生机。

   佛教体制,是佛教有机体核心的环节。他是动态的、变化的。每朝历代,他都自发和自觉地更新自己。因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佛教的自我特色。今天是个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佛教体制的不断量变已是必然,而且必须,甚至可能产生质的变革。我们无意成为质的变革的推手,但对其量变过程,我们应予关注,给予正确的引导,乐观其成,并助之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