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熊十力的佛学观(3)

分享到:

“一曰,建立赖耶识,含藏种子,为第一缘起。此其说颇近外道神我论。”[13]有宗建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以之含藏各种各样的种子,作为万事万物生起的第一原因。熊十力认为,有宗所说的阿赖耶识非常接近外道的神我论。佛家本以无我证性空,阿赖耶识既类外道神我,不免与“诸法无我”的法印相抵触。熊氏认定有宗在此违悖佛家的宗旨。在《新唯识论》中,熊氏还指出,有宗此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误用遮诠而为表诠。释迦之说因缘义,在于以诸法的相互依持而否定其真实,从而透显其空性;而有宗之说因缘,改否定表述而为肯定表述,堕为对实有之妄执而不自知。

“二曰,本有种为初因,确有反对外道大自在天变化,”[14]但有宗关于本有种能生起一切法的说法,又使之极类创生意义的大自在天。熊十力说:“大有破斥大自在天之迷谈,而创发宇宙缘起论,从一切事物之相互关系处着眼,来说明宇宙,确有不可磨之价值在。惜乎大有竟为一切种子谋一潜藏之所,是乃前门谢绝天神,后门延进神我。岂不异哉!”[15]在熊氏看来,解释世界诸法的形成,只要说明种子之间相互依持就可以了,不必再立阿赖耶识,无著等人悟不及此,不过是囿于佛教作为宗教的传统罢了。

“三曰,种子分本有、新熏,成大混乱。”[16]对于种子的形成,有宗或主本有之说,或主新熏之说,至护法,乃并建本有、新熏。参考《新唯识论》各本,我们可以看到熊十力之所以反对本有、新熏同时并建,是因为他以本有为功能,以新熏为习气,故而在他看来,本有、新熏同时并建有混习为能之失。

“四曰,大有以把识聚,通名现行。…八聚现行,各各有种子,无量种子,皆潜藏在赖耶识中。…直将宇宙划分潜显两重世界,不谓之戏论得乎?”[17]八识之中有无量种子集聚其中,称八识聚。熊氏以为,八识聚之说颇似多元论,将宇宙划分为种子、现行两重世界又似二元论,如此诸说,徒滋纷扰,终成戏论。

“五曰,种子、真如是二重本体,有无量过。”[18]有宗以阿赖耶识中潜藏的种子为万法的本源,但另一方面又沿用佛教的传统观念,谓真如是万法的本体。如此以来,则成了两重本体。而且,有宗的真如既非能熏,又非受熏,对人性的净化和提升一无所用。

总之,“未能见体”或“未能知性”是熊十力对有宗的基本评价。熊氏认为,空宗虽未见性体之全德,但还是见到性体空寂的一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最终的造诣上,熊氏是以空宗为高而以有宗为浅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有宗对十力哲学的贡献不如空宗大。熊十力一向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领域最具原创精神的哲学家。览熊氏之著述,如见其与唯识诸公坐相对语,往复辩难。对唯识典籍的研读,极大地启发了熊氏的玄学思辨,促其另造新论;熊氏虽不服膺其说,然唯识之学对于十力哲学的功绩岂小补哉!

4.评禅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经过几百的吸收和转化,至隋唐时期,形成了天台、华严、净土、禅等中国化的宗派,其中尤以禅宗最为盛行,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熊十力著述中对天台、华严等宗的论著也有引用,表明他也阅读过这些宗派的基本经典。不过,他对天台、华严等宗的研读未能像他精研唯识那样深入也是可以肯定的。熊十力也曾经阅读过禅宗的灯录。他虽然认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不免有“取径狭窄”之弊,但在阅读中仍有许多的会心之处,以致引起他一再的赏玩赞叹。他在《新唯识论(语体文本)·明心上》一章中曾引用并阐释了大珠慧海初参马祖、马祖搊百丈怀海鼻头两则公案。

前一则公案谓大珠慧海初参马祖道一,声言来求佛法。马祖斥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引起慧海疑情,追问马祖:“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马祖回答说:“即今问我者,是如自家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熊十力认为,马祖所谓的“自家无尽藏”,是指人人先天本来就具有的“本心”,而慧海之昧此“本心”,求佛求法,如抛家散走一般,实际上是后天养成的“习心”使然。十力对这则公案加以分析说:“马祖鉴其妄习未除,于是呵其外逐,令反悟自家宝藏,又示以无物可求。而慧海乃一旦廓然空其胸中伏莽,始跃然兴问,谁是自家宝藏。马祖则直令其反悟当下,即此时兴问之心,光明纯净,如赤日当空,不容纤毫翳障,此非自家宝藏而何。若时时在在,恒存任得如此时之心,便是药山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也。”[19]观熊氏这一番从容论定,颇似共老僧同参看话禅一般,而这里的“自家宝藏”作为“本心”的形象说法,也正是熊十力哲学的致力处。

后一则公案谓百丈怀海侍马祖行次,见野鸭子飞过。马祖问:“是什么?”怀海答:“野鸭子。”马祖问:“甚处去也?”怀海答:“飞过去也。”马祖回身搊住怀海鼻头,怀海负痛失声。马祖说:“又道飞过去。”……熊氏自谓:“吾生平最服膺马祖搊百丈鼻孔一公案。”[20]在他看来,此则公案“意义至渊广”。他列出了两点:其一,“示此心是超脱万物而独立的。”[21]在熊氏看来,马祖之所以有搊弟子鼻头的这番作略,是他要为百丈荡尽习心而所采取的因势利导之策。而百丈于言下省悟,“盖其旷劫以来染恶习气,刹那顿息。”[22]熊氏以此作为怀海得见性体的标志。百丈后来住持一方,上堂有句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熊氏于文中引用此语,加以小字详细注释,并大加赞叹说:“怀师这番话,直综括十二部经旨要,富哉言乎!”[23]其二,“示存持之要。”[24]即这则公案向人们展示了存养、修持本心、见自本性的要点。熊氏的体会,也颇符合禅宗“但离妄缘”的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