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寻求创造的形上根据(2)

分享到:

   熊十力从柏格森生命哲学中引入了创化、创进等“创造”概念,理解其精义,但又有所修正。在熊十力看来,本体或生命一步步向前创进,即具体表现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最后到人类及其心灵的产生,这是无意识的,带有偶然性的。换言之,生命、本体显现为大用流行,只是唯变所适,盛得不容己,非人为有意造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创造是一种任意的、盲目的冲动,事实上,在本体、生命的整个创化过程中,生命又恰恰带有目的性,只不过这种目的论非是那类以为宇宙按一定目的而展开或者以一终极状态为目的理论。他申言自己的目的论是某种有限的目的论:宇宙本身无所谓意向活动,但宇宙过程却非是盲目的、无规律的冲动,这可以叫做某种计划性或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或计划性体现为:生命显为万物,虽未有预定的计划或目的,但万物之成莫不各得其正,曲尽其妙,井然有秩。他说:“生命者,自其为全体而言之,只是唯变所适,决没有如何去构造物的预计。自其为全体而有分化言之,则生命表现于其所不期而成之物质中,即成为各个独立的生物时,乃用物而能随缘作主,因以见其有计划或目的。前面所谓无预定计划,而又未始无计划者。至此,则其义蕴已竭尽无余。”[3]P534同时,这种目的性或计划性也体现在创造的进化趋向中,熊十力将《大易》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与近代的进化观念结合起来,阐述宇宙的发展法则:进化中包涵循环,循环中体现进化,宇宙的发展进程体现为合乎规律地螺旋式上升运动。这一点也使熊十力同柏格林、叔本华以及梁漱溟、张君劢等唯意志论者划清界限;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熊十力超越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使其“新唯识论”具有传统儒学的特色。
   3.创造是成人之道的必要环节和社会臻于理想的必要途径
   在熊十力看来,本体的特征是寂和仁。寂,非空义,乃言本体无形相,无方所,无质碍,超绝时空;仁则言其生生不容己之德,即精进、向上的本性。本体乃吾人与宇宙同具之本体,不可剖分,不分内外,是绝对的大全、统一的整体。所以,与宇宙相通的人生,其本质也在于创造:“故有生之日,皆创新之日,不容一息休歇而无创,守旧而无新。使有一息而无创无新,即此一息已不生矣。”[3]P105-106也正因为本体是绝对的大全,万德赅备,所以,它又是人生创造的归宿地。他说:“故创新者,乃于戕贼之余,反求其本有生命力萌蘖仅存者,即本心微露处,……体认乎此而扩充之,任保之,由此精进而不息,则寝长而充实矣。涵养而常新,则日盛光辉矣。”[3]因而“极创新之能事,亦只发挥其所本有,完成其所本有,要非可于本有者有所增也。……故谓之复初耳。”[3]P106所以,在熊十力这里,创造、创新也就是复初,返归本心,二者是相反相成的。创新就人能而言,没有创新,天性本心(即本体,对身而言名之为心)为形气之私所障蔽,不得显发,无有自由、人生价值、希望、意义。创新就是把本有生命力从形气俱始而来的徇物之惑(即从人的身体器官存在出发执着小己而追逐物质利益)的戕害下解放出来,使生命本体得以呈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复初。以此为学理依据,熊十力展开了他的“性修不二”的关于成人之道的人生理论。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对传统儒家的损益沿革。
   熊十力认为,“性修不二”是成人之道的原因,其中“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3]P622,天即人固有的本性,在这里指与宇宙相通的生命本体,但却被形气之私障蔽,不得显发;人即后起创起的净习(虽属人为,但仍是本体的流行不息),并涵养、保任之,令其发扬光大,以使本体显发。从而使人达到天人合德,于自然界之生生化化、永无止息处见吾人生命之生生不容己之德,从而证得本心、仁体。这个涵养、保任并令生命本体发扬光大的过程亦名之为“修”。修即修行,又称工夫。谈工夫,说修养,在传统儒家中并不鲜见,尤以宋儒见长。但熊十力“性修不二”中的“修”与宋儒(不论是“问道学”的理学派朱熹,亦或是“尊德性”的心学派大儒王阳明)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说是方向上的不同。宋儒重在克己、“灭人欲”,是在做“减法”;熊十力则意在“自创”,是在做“加法”。他说:“他们以为只把后天底染污减尽,天性自然显现,这天性不是由于创出来。若如我说,成能才是成性,这成的意义就是创。而所谓天性者,恰是人创出来的。”[2]他批评宋儒“多半过恃天性”;而他则吸取了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的成性说及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论思想,把两者加以融合形成其“成人之道”的理论,即通过创起净习、变染成净的创造过程,人人可以达到理想人格,即所谓“圣人成能”。可见,创造是个体实现自由,发展、完善个性,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环节。
   个人如是,社会亦如是。只有通过创造,人们才能改变不良环境,使社会日益臻于理想。他说:“社会的种种模范,固然限制了吾人的生命,但是我人如果不受他底固定的不合理的限制,尽可以自强起来,自动起来,自创起来,破坏他底模范,变更他底限制,即是另造一个新社会,使我和我的同类都得展扩新生命。”[2]在这里,他把改造、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规范,创造合理的、“各个人任他底意志和思想技能自由的充分发展”的、“发育完全”的新社会的自主权赋予了社会主体,并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改造,这使他的“创造”观念超越了玄理思辨的人的自我道德修养的畛域而步入了社会。这一方面为他的“创造”观念赋予了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使他的理论突破了文化保守主义的范围,这同样也是传统儒家所没有的,因而也为其哲学体系涂上了一抹近代色彩。
   4.创造观念的宇宙论——本体论论证
   在熊十力的理论中,创造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质,成为宇宙进化,人与社会完善、进步的动力,是因为创造之源在本体,即在本体本身的生生不容己的盛德。熊十力的“翕辟成变”理论为他的“创造”提供了本体论的论证。
   按照“新唯识论”的宇宙论——本体论设定,万物本源和我的真心,同为一大生命,都可以称作本心。它既是虚寂的,又是生化的,通过“辟”和“翕”这对相反相成之倾向的永恒矛盾运动,显发为大用流行。其中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翕,即摄聚物化的趋势,由此形成物质世界;一方面是辟,即体现在本心本性的刚健不息、精进向上、不肯物化的趋势。两者的关系是:翕以显辟,即物质仅仅是显发精神力量的资具,没有翕,本心的力量浮游无据,无法体现;辟以运翕,即精神借物化以显示其作用力,又不断战胜物质,由此体现精神的不断的创新力量。由翕、辟的相反相成,从而推动宇宙大化生生不息之流。也就是说,辟的本性就是不断的精进向上、不断地创新,以使自己不被物化。这样,宇宙才有了从无机物而有机物而人类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哲学家才有了极深刻、极精微的见解,科学家才有了极奇特的发明创造,……世界才可以有进步。这样,熊十力用心本论的辩证法,为“创造”观念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