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社会学 >>

出世入世圆融无碍,自利利他促进和谐——牛延锋(3)

分享到:

素食也是净宗行人消业集福的一个重要修持科目。从梁武帝之后,汉地佛教信徒提倡素食,净土宗人更是重视素食。虽然佛陀并没有在任何一部经中讲过不素食就不能往生西方,但食肉会增加自己的恶业、罪业,增加往生时的障缘,减少自己的福寿功德。而素食则可逐渐灭除自己以往杀生所结下的恶缘,并对其他原因的恶业进行解怨释结,使念佛人往生时善缘际会,心不散乱,正念不失,顺利往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许多人把吃素念佛的人称作斋公斋婆。净土宗人不仅素食不杀生,还进一步提倡放生。素食放生的理念,是基于六道轮回的思想和平等慈悲的观念。众生平等,应慈悲善待一切,何以为贪口腹之欲而杀它性命。将它肉补己身,是一切有慈悲心的佛弟子所不为的。所谓“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佛教还认为人死后在六道中流转,所食所杀者极可能就是自己历劫往生中的父母兄弟等亲朋故友。佛教素食放生的理念要求人们善待一切生命,珍惜一切生命,爱护、救护一切生命,这对于挽救生态失衡、物种灭绝、环境恶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提倡素食放生就能使“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从而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终极关怀、人间净土与构建和谐社会

除去上述两个方面之外,净土宗在终极关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与死,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最为苦恼困惑的问题,正所谓“生死事大”是也。“死亡的必然性,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毫无意义,使我们的世界显得荒谬,使我们的一切努力变得微不足道。”大乘佛学的缘起论、无我论、无常说、中道观等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生死、看破生死,最后超越生死。较之其它佛教宗派净土宗的终极关怀有着自己的独有的特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首先,净土宗人持念佛号要做到一心不乱,这就如同人定的境界。在这样:的状态中,就会克服或者至少减轻许多人临命终时的身体四大分离的痛苦。一些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如癌症等,会有相当长的一段病痛时期,有的甚至痛苦异常,犹如人间地狱一般。如果能一心念佛,就会缓解痛苦,或者没有痛苦。这就使得净土行人能以较为圆满的方式走完这一期生命的最后时刻,实现中国人所崇仰的五福中的善终福。其次,净土宗人不会有一般人对死亡的恐怖,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根据佛教缘起说,这一期生命的结束只是下一个轮回的开端,新的一期生命就在死亡中孕育。由于平时积功累德、消业集福,懂得六道轮回的原理,有一定的定力,念佛人是可以乐观、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善恶果报的。同时佛在经典中为我们描述了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净土宗人以往生西方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把死亡看作是对现实世界的解脱和超越。这样,“净土说为人们描绘了未来的幸福美景,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最后,在全国各地有许多助念团体,为临命终人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送上真诚的关爱,在往生的关键时刻给予无私的帮助。这不仅会使临命终人和其家属体会到集体主义的温暖,还会和谐各种社会关系,圆满伦理道德,升华精神境界。特别是对对父母不孝的子女,更是一种教育和激励,使他们在助念人的光辉映照和精神感召下,忏悔往业,回心向善。

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一直是净土宗人的奋斗目标,近百年来人间净土思想的提出和发扬,反映了几代净土行人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和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反映了他们的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人间净土思想由太虚大师首先提出来后,经过印顺、赵朴初等人的继承和发挥,已经成了当代中国佛教实践的主旋律。人间净土思想指的是“要重视人们现实生活的改善和人类社会的建设,处理好人世间和出世间、做人与成佛,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关系,处理好佛教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以即人而趋佛、即世间而出世间、以出世间的精神人世间为宗旨,以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理想,使佛教的弘化,起到促进人类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与道德水平,促经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太虚大师在《建设人间净土论》中,阐述了他的人间净土的主张。他认为净土就是良好的社会,使大家以清净心修集许多净善因缘的善果。只要每个人都能止恶修善,纯正心念,升华道德,逐步进行,久而久之,就能变浊恶人间为庄严净土。同时,太虚大师还提倡“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思想,以人为本,成就人格,以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太虚大师的弟子印顺,继承并发展了人间净土思想,特别主张居士群体要以人世为导向,要有正常的经济生活、合理的社会生活和德化的政治生活,要适应现代社会,以关怀社会来提升社会。除印顺外,台湾的圣严、星云等人也共同努力,使人间净土思想成了台湾佛教的主流。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坚决拥护太虚人间净土的理念,提倡以菩萨行来净化世间,建设人间净土。要求佛教信徒从五戒十善做起,广行四摄六度,从而自然导向关怀社会、净化社会。大陆佛教界以人间净土思想为共识,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和救济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总之,实践人间净土思想“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国家社会,进而以次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

净土宗人以弥陀为依归,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本坏和修持方法,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20世纪,哪里佛教界的社会贡献大,哪里的佛教公益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哪里就高悬着净土信仰的指引,闪动着净土宗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