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从弥勒净土谈人间佛教的实践——见岸(4)

分享到:

五、人间净土的源流

佛教中的净土思想,在还没有发展成现在的他方诸佛净土之前,是现实人间国土的佛化与净化,其来源应是经典中所传的北方乐土。北俱卢洲是四大洲之一,依地理考察应是印度北方的山地,彼土胜过其它三洲,《大楼炭经》第一(郁单曰品)说:“郁单越(俱卢洲)天下胜于其他三天下,复为最上,故名郁单越。”经文中记载着彼洲是山地,人民在树林中生活,以简单的物质,过着无诤、无贪的纯朴生活,而且人心更是质直善良。

《佛说弥勒菩萨下生经》载:“时阎浮地之内,自然树上生衣,极细柔软,人而取之,如今优单越人自然树上生衣。”既然四大洲中最殊胜之处,是北俱卢洲,而未来弥勒菩萨成佛之处,是南阎浮提,经文却将二者连结,有学者认为是雅利安人把对北方故乡(帕米尔高原一带)的怀念,化为钦慕的理想国。但也许是佛弟子们注意到现实国土不圆满,希望有所突破,希望此时此地有个美好的人间净土。所以早期的佛教虽不言他方净土,但对未来现实人间的清净、庄严仍存有一个期待。

六、结语

以仁慈为特德的弥勒,应是吾人内在仁慈心的具象化,弥勒净土则是人类对现实世间的理想化;关心此时、此地的人事,就是透过慈心的具体表达,将这个理想逐步地实现的开始。今年某日,在登山路上,与学生们谈到人间净土的理论,身后一位山友说道:佛教讲净土如同国父讲大同世界,有可能实现吗?翻开报纸,坏消息比好新闻多,各县市都有杀盗淫妄之事,浮现人心的贪婪、嗔残,如此的社会,自保都来不及了,如何净化?

这样的想法,应该是现在多数台湾人的疑虑,然而人之所以比其它有情殊胜,在于有忆念、梵行、勤勇三种特性,可以感受到苦难、无常、不圆满,而想要超越,想要增加生活的质素,这就是所谓的生命力。“人性中,常是好的坏的同时发展,这是人还不能摆脱情识为主导的本质。”但是这股向光明的生命力量,会使人性中好的一面不断增进,达到转染成净之目标。

另外,如果每个人都认为不可能,不愿意努力,那么即使简单之事也会变成毫无希望;反之,艰困之事,如果有人不放弃,虽只是一、二位有道德勇气、正义自觉的人,去带动大众,连成少数人,甚至凝聚为多数人的共同意识,众志就可以成城。

所以,学佛之人当善用人的三种特性,以人菩萨正行,从十善业开始,学习“和乐善生”的法门,以完成净土的实现。对于净土的正见,印顺导师是这样说的:“要在社会和平,物产繁荣为基础上,加上智慧与慈悲,真理与自由,佛法流行,才是佛教徒仰望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