桟由三业出八正道:
从性质上说,十善业尚只是消极的不作恶,到了八正道,才是积极的行善。所以,行十善,仅是修的人间及天上的福业,尚非解脱之道。修八正道,才是了生脱死的正因。八正道是由身口意三业的积极化,说明如下:
一、正见──此为正确的知见,乃以三法印为指导
二、正思惟──对正见作深入的思考
三、正语──用口业来实践正见所指导的修行方法
四、正业──用身业来实践正见所指导的修行方法
五、正命──用正当的谋生方法赚取生活的所需
六、正精进──策励三业,日新又新,至于清净
七、正念──系念于圣道的实践,心不旁□,意不散乱
八、正定──心力集中,不动不摇,不受五蕴的诱惑束缚,便可出离生死,而入涅盘
八正道分隶于三业,如下表:
正见
正思惟
┌身正语戒┐
│正业│
三业┼口正命定┼三学
│正精进│
└意正念慧┘
正定
桪由八正道会成三学:
此所谓三学,又称三无漏学,就是前面所曾讲过的戒、定、慧。出生死者,必修八正道,修八正道实又不出戒定慧,它们的会合关系,如上表。
桬由三学而出六度:
六度在梵文称为六种波罗蜜多,即是六种将自己和他人由生死的此岸,度到出生死的彼岸之方法。
在五戒十善,是消极的不作恶,在八正道的戒定慧,是积极的修持解脱道,到了由三学而出六度之时,便是修的自他兼济的菩萨行了。例如:仅修八正道的人,不作布施,不会有罪。修六度行的,若不布施就算犯戒了。布施分有财物布施、说法布施、以精神的安慰及鼓励(无畏)来布施的三种。有财的出财、有力的出力(智力与劳力),无财无力的,尚必有你的同情心、赞叹心、欢喜心可作布施。这是菩萨以利人为第一要务的原动力。
现在将三学开出六度的配属关系,列表如下:
布施度┐
┌持戒持戒度│
│忍辱度 ├六度
三学┼习定精进度│
│禅定度 │
└修慧智慧度┘
一般人以为六度法门是属于大乘佛教的,其实在原始佛教时代已有六度,例如:被传统的中国佛教徒贬称为小教或藏教的《增一阿含经》卷十九,就明白地载有六度法门。同时,大乘佛教的化世精神,也系由六度而继续开展出来的。
六度的含义极其深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在此已不能和各位详细研究了。如有机会,再和各位研究两个重要的题目,那便是:由原始佛教到小乘佛教,由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其间先后次第的发展,均有脉络可循。例如:由原始佛教因缘生法的基础,后来即成熟为龙树中观系的性空大乘;由原始佛教五蕴分析的基础,后来即成熟为无著瑜伽系的唯识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