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民国佛教史 >>

民国佛教革新运动中的真假佛徒之辨(2)

分享到:

   在这种情况下,民国佛教界的革新人士自然痛感分辨真假佛徒、清理自己门户的紧迫性,遂有辨析真假佛徒之举的产生。

     二 真假佛徒之辨的内容

   什么是真佛徒?什么是假佛徒?民国佛教革新人士意见就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有些假佛徒表现明显,有些则表现不明显。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真假佛徒的标准问题难以解决,没有统一。
   《海潮音》的编辑善因等人,以是否用佛教正规经忏法器做为判断真假佛徒的标准。认为真佛徒使用如下经忏法器:金刚经、心经、弥陀经、观音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梁皇忏、净土忏、大悲忏、大悲咒、钟磐、鱼鼓、引磐、法螺、铃子等。因为这些“皆大藏经内所有,确是正者”[①c]。而使用各种假冒伪劣经忏法器进行活动的佛徒都是假佛徒。善因等人还总结了当时假佛徒使用的各种经忏法器,计有三光经、北斗经、救苦经、血盆经、高王观音经、白衣观音经、解冤经、玉皇经、血湖忏、血盆忏、阎王忏、灶王经、太阳经、打锣、吹笛、问卦、请神、纸马等等。
   善因等人的标准,很难让人苟同。真佛徒固然不会用假的经忏法器,但假佛徒却未必不使用真经忏法器去做坏事。“以物定人”原本就不可靠。而且从他们所列的假冒的经忏法器多属民间佛事用具这一点看,其所鉴别的佛徒应是多在民间活动的佛教支派的佛徒,而不是全体佛徒。
   大心则提出“十准则”做为判断真假佛徒的标准,这十个准则是:肯施舍,能持戒,能容忍,能正进,能正定,不昏迷,能“方便”,能立大愿,具有大力量,有智慧[②c]。大心认为,只要符合以上准则,则佛徒不管以何种面目出现,都是真佛徒。“作独善行人可,作讲说沙门可,作无事沙门可,作方丈可。赶经忏亦可,学应教僧亦可,作外道斋公亦可。乃至作愚夫愚妇,烧香化纸,求福求寿求子孙亦无何不可”[③c]。如果不具备以上十种能力,虽道貌岸然,住持名寺的方丈都不能算是真佛徒,而只能是假佛徒。
   大心的区分真假佛徒的标准,其精神是“依法不依人”,是合乎佛教大义的。“十准则”本身,不脱佛家对于佛徒传统的戒、定、慧要求的范围,同时兼容了自觉觉他、忍辱、精进等佛家准则。但大心的“补充说明”却有可议之处。因为一个佛徒如果真的具备了他所说的十项准则中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呈现“独善行人”、“无事沙门”、“赶经忏”者、“外道斋公”、“愚夫愚妇”等面目呢?很可能以“有道高僧”的面目示人了。
   蔡心觉把是否信奉原始佛法,也即释迦牟尼亲口所传的佛法做为判断真假佛徒的标准。认为只有认真学习、诚笃信仰原始佛法的人才是真佛徒。而社会上大批佛徒并不信仰原始佛法,因此是假佛徒。他提醒人们说:“社会的人们呵!你们勿误认现在住居庵寺观院的几千几万个光头——除了少数极少数的真正皈依我佛的和尚外——就是佛教的信徒。现在住在庵寺观院的光头,我看他们都不是佛教徒,都不是皈依释迦牟尼的。你看释迦所主张的理论他们有实行的吗?你看现在和尚,终日不是念佛号和念咒语,便是吸烟饮酒。他们所讨论不休的题目,有许多是释迦牟尼所极不愿讨论的;他们所恬然做去的事,有许多是释迦牟尼所禁止人做的。所以我大胆说现在的和尚,不是皈依释迦的,另是方外游民罢了。”[④c]
   蔡心觉这样判断真假佛徒,实际上是认为原始佛法才是真佛法,而信仰真佛法的人才是真佛徒,因此是否信仰原始佛法是判断真假佛徒的标准。这样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点,找着了判断真假佛徒的关键所在,即先辨清什么是真假佛教,再分辨什么是真假佛徒。
   蔡心觉以原始佛教为真佛教,在逻辑上、情理上都还行得通。那么,什么是原始佛教呢?主要是释迦牟尼口授的四圣谛说和三法印说。原始佛教的这四个真理说和三大纲领说,否认有什么宇宙和人类的主宰,认为佛不是神,而是对宇宙和人生真理能觉悟者。佛并不主宰什么,创造什么。原始佛教的这种佛观和中国传统佛教奉佛为神确有很大差别。蔡心觉以原始佛教以外的诸种佛教为假佛教,就不太正确了,因为这样就抹杀了佛教发展的合理性,或者根本否定“发展”。
   总的说来,民国佛教革新人士对真假佛徒的判断,其标准并不一致,难以统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关键性的理论问题难以解决。
   第一个理论问题是佛教的性质问题。欧阳渐认为“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佛法就是佛法,佛法就称佛法”[①d]。太虚则指出:“佛法从表扬其特质方面,以非一般的科学哲学宗教的定义所能范畴,故可云非科学非哲学非宗教的,但而不得云非文化的,而且从贯通方面说,则可云佛法为融贯科学哲学的宗教。”[②d]弘一则讲:“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寄尘论述说:“有称佛教为宗教的,有称佛教为哲学的,有称佛教为非宗教非哲学的,有称佛教为即宗教即哲学的,举世纷纷,莫衷一是。我认为,在佛教的仪式上着想,在佛教的学术上探求,所谓即宗教即哲学的庶几近之矣。”他进一步分析到:“在佛教的仪式上看起来,是属宗教的。在佛教的学术上探究之,是属于哲学的。”[③d]总之,佛教是宗教哲学兼而有之。
   当时,佛教不在世俗所说的宗教范围内,“几乎是一般开明佛教徒共同的主张”[④d]。那么,佛教到底是什么呢?纵观前述,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致使这一问题难以解决。我们则倾向于认为,佛教既是含有哲学等内容的成体系的宗教,又是含有宗教等内容的成体系的哲学。
   第二个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真佛教?什么是假佛教?但是如前所述,当时多数人连佛教的性质都不十分清楚,意见都不统一。对这一问题自然就难以回答了。而这一问题的不能解决,就使辨析真假佛徒的理论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导致这一主张的混乱,内容也五花八门。也许正是考虑到上述困难,一些佛教革新人士干脆绕开理论,直接对现实生活中的佛徒进行分类,斥责他们认为的假佛徒。“现在中国大多数的所谓冒牌僧伽,上焉者养尊处优,但求肥己,不顾利人;中焉者应赴经忏稗贩如来,得过且过;下焉者街坊巷尾,沿门求乞,形同乞丐。已完全散沙一般,而失其为僧伽的原意了。”[⑤d]

     三 真假佛徒之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