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太虚大师全书》精第17册,p.588。
2 濮一乘著《中华民国之佛教观》,《佛学丛报·论说》第一期,4页。
3 濮一乘著《中华民国之佛教观》,《佛学丛报·论说》第一期,4页。
4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17。
5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17~ p.18。
6 《佛学丛报·论说》第一期,1-5页。
7 《太虚大师全书》精第29册,p.47。
8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473
9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29冊,p.70。
10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22冊, p.1099。
11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23冊,p.1431。
12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24冊,p.235。
13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385。
14 《太虚大师全书》精第29册,p.73。
15岑学吕:《虚云和尚年谱》,“光绪三十二年”条。
16太虚:《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
17冯毓孳《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天童寺方丈寄禅和尚行述》。
18太虚:《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
19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24冊,p.235。
20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466。
21 同上。
22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466。
23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473。
24 《太虛大师全书》精第17冊,p.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