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章太炎佛学思想略论

分享到:
【内容提要】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不仅积极赞助民族民主革命,提倡国学,而且还有不凡的习佛经历。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他不仅把佛学思想作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作民声”而“作佛声”,而且还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评判中国佛教流派,考辨佛教历史,呼吁佛教改革,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而奔走呼号。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始终与他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交织在一起,是近代中国宗教思想与社会思想互动离合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

【关 键 词】章太炎|佛学思想|习佛心路|宗教

【参考文献】
   [1] 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A].饮冰室合集: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陈平原,等.追忆章太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3] 章太炎.太炎先生自定年谱[J].近代史资料,1957(1).
   [4] 章太炎先生自述术次第[M].章氏国学讲习会刊行本.
   [5] 章太炎全集:第4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 宋恕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
   [7] 章太炎读佛典杂记[N].国粹学报,1905-04-24.
   [8] 革命逸史: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9] 谢樱宁.章太炎年谱摭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0] 中央.寄太炎[J].江苏,1903(6).
   [11] 杨仁山全集[M].合肥:黄山出版社,2000.
   [12] 杨仁山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 章太炎政论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4] 章太炎.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J].中国哲学,第6辑.
   [15] 章太炎.菿汉微言[M].民国5年(1916年)刊行本.
   [16] 章太炎全集:第6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晚清思想领域,各种宗教思潮泉喷浪涌,跌宕交织,活跃异常。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思想家在提出思想、阐述观点的时候,总要或多或少地带上一定的宗教色彩,或者使用宗教语言,或者借用宗教理念。耶和华、释迦牟尼、老子等宗教偶像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其自身教派的界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各个社会阶层,成为人们构建自己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资料。其中,佛学的兴起、佛教思潮的流布,就是晚清思想领域变迁的一个新动向。梁启超曾把佛学思潮称为晚清思想界的一股“伏流”,曾说:“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1](P73)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章太炎也不例外。在章太炎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宗教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佛学思想又是其宗教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章太炎习佛心路历程考察

   早年的章太炎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在潜心钻研中西学术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宗教观。章太炎虽然用进化论解释过宗教的起源和作用,一度标榜无神论、批判基督教,但他对佛学却情有独钟,钻研佛学所花的心血远在对于其他宗教的关注之上。有人评价他“先是由儒入佛,次则以佛反儒、以佛解庄,最后是儒释道互补”[2](P584),此论大致不差。在章太炎的思想体系中,佛学思想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
   章太炎佛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心路历程。从家庭影响来看,他的父亲章濬曾好禅学,但由于去世过早,几乎没有对章太炎产生什么影响,而引导章太炎最初接触佛学的则是他的两位好友夏曾佑和宋恕。
   1894年,章太炎结识对佛学深有心得的夏曾佑,受到初步的启发。《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记载:是年“始与钱塘夏曾佑穗卿交。穗卿慧辩,一时鲜匹,亦多矫怪之论”。夏曾佑治学喜谈今文经学,于佛则崇法相宗,对《成唯实论》深有心得,曾劝章太炎购览佛典。在夏曾佑的影响下,章太炎“略涉《法华》、《华严》、《涅槃》诸经”[3],开始对佛学初步涉猎,只是未留下深刻的印象。
   1897年,积极投身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章太炎在浙江杭州组织兴浙会,与向好佛学的宋恕相识,从而结下佛缘。据章太炎后来回忆:
   余少年独治经史通典,旁及当代政书而已,不好宋学,尤无意于释氏。三十岁顷,与宋平子交。平子劝读佛书,始观《涅槃》、《维摩诘起信论》、《华严》、《法华》诸书,渐近玄门,而未有所专精也[4](P1)。
   宋恕曾潜心佛学,颇得要领,受到章氏的高度评价:
   平子疏通知远,学兼内外,治释典……始治《宝积经》,最后乃一意治《瑜伽》。……闻平子治《瑜伽》,窃自喜,以为梵方之学,知微者莫如平子,视天台、华严诸家深远[5](P224-225)。
   宋恕素有以佛教救世之志,曾作诗云:
   儒佛同声苦劝仁,众生受惠数千春。区中久黜实权教,海外犹尊鸣树伦。
   求译藏编有西族,列科京校是东邻。文明果出慈悲种,太息时流误认新[6](P857-858)。
   章太炎曾在《幽人行》写道,“驰步不可东,驰步不可西,驰步不可南,驰步不可北”,流露出思想上的迷惘之情。宋恕遂作诗《束发篇》予以开导,诗云:
   四顾灵踪绝,太息谢骖服。托命礼观音,移情存净域。
   踽踽素臣身,栖栖大泽滨。殷勤再三赠,强饭抑酸辛”[6](P814)。
   章太炎对宋恕的佛学观点颇为折服,遂生习佛兴趣。他在《自定年谱》中谈到宋恕当年劝习佛书的情景:
   平子以浏阳谭嗣同所著《仁学》见示,余怪其杂糅,不甚许也。个子因问:“君读佛典否?”余言:“穗卿尝劝购览,略涉《法华》、《华严》、《涅槃》诸经,不能深也。”平子言:“何不取三论读之?”读竟,亦不甚好。时余所操儒术,以孙卿为宗,不喜持空论言捷径者。偶得《大乘起信论》,一见心悟,常讽诵之[3]。
   宋恕的习佛劝导对章太炎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习佛的起点。章太炎自谓:“炳麟少治经,交平子,始知佛藏。”[5](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