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是与中国中古思想史上那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而岭南曾被誉为“革命的策源地”。自唐代以来,有关惠能一生活动的记载歧异纷纭。而其早年记载基本上是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突出惠能作为一位伟大的宗教领袖的神圣和超凡魅力(charisma),另一方面则努力把惠能塑造成一位来自溪洞深远的蛮荒炎瘴之地且目不识丁的樵夫。这使其早年经历蒙上了一层奇异、神秘的色彩。著名禅宗学者印顺大师指出,“惠能的一生事迹,有关惠能的一切传说,对禅宗史都有极大的关系,应作审慎的考察”(注:印顺:《中国禅宗史》,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175页。)。本文旨在考察惠能有关早年事迹,并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岭南地域在唐初那段较为隐秘的文化史。
一、六祖惠能早年事迹释证
惠能至湖北黄梅山初谒禅宗五祖弘忍,曾被弘忍迳称为獦獠。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Edward H. Schafer)据此认为惠能极可能就是岭南新州的土著獠人(注:Edward H.Schafer,The Vermilion Bird:T'ang Imagines of the Sou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92,p.18.)。日本驹泽大学禅学史研究会编著的《慧能研究》收集了迄今最完备的有关惠能的历史资料,能证实惠能之父卢行滔原籍河北范阳,唐初武德年间移居岭南新州(注:驹泽大学禅学史研究会编著:《慧能研究——慧能の传记と资料に关する基础的研究》,东京,大修馆书店,1988年。)。虽然其南迁有流放、左降或因官移贯等多种说法,但惠能家世系北方范阳卢氏似可无疑义。自北魏太武帝时卢玄执政,范阳卢氏遂蔚为北方巨姓,且历久不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范阳卢氏四房阳乌(魏秘书监)。大房有卢行嘉,为青州录事参军,隋、唐初人,惠能之父与行滔同属“行”字辈。《宋高僧传》又记载卢行滔在新州曾“略述家系,避卢亭岛夷之不敏也”。“卢亭”,晚唐广州司马刘恂《岭表异录》谓为“卢循余类也”,即东晋天师道起义领袖卢循的残部。史籍载其子孙遂为卢亭蛋户。但《全唐诗》卷五七三贾岛《送空公往金州》诗即强调“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岭南卢”即指“卢亭”。
而卢行滔之作家系即表示其确实出于中原巨室,乾隆年间檀萃《楚庭稗珠录》卷二记曰:“六祖之父,范阳卢氏,唐初左官于新州卒,故六祖为新州人,得獦獠之讥,其实固中原名家子也。”
另外,卢行滔在新州之“略述家系”则反映其南迁很可能还有一定的家族背景。明代黄佐《广东通志》卷二十《民物志•姓氏》所记岭表姓氏多依据族谱而成。其述卢氏曰:“卢氏,姜姓,望出范阳,汉太尉(卢)植学为帝师,其子孙唐初迁广南。”唐初迁广南的岭南卢氏很可能是指惠能的家世。明代王民顺《重刻坛经序》云:“新兴即古新州,为六祖生身之地,而其父、祖之墓俱在龙山。”(注:刘芳:《新兴县志》卷二九《艺文志》,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参见王承文:《唐代北方家族与岭南溪洞社会》,《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表明惠能祖父也曾同迁新州。乾隆本《新兴县志》也有同样记载。
观惠能一生行迹,亦可见其早年曾受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宋高僧传》本传称其“纯淑迂怀,惠性间出,虽蛮风獠俗,渍染不深。”契嵩《传法正宗定祖图》卷一记惠能“初以至孝事母”。其《传法正宗记》卷六亦记惠能晚年尝命建浮屠于新州国恩寺,“然国恩寺盖其家之旧址。为塔之意,乃欲报其父母之德耳”(注:《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1。)。饶宗颐先生十多年前曾专门走访过惠能故乡,知其原非闾巷编氓,故惠能早年能受家庭教育之薰染。并认为禅家之重孝道,即沐六祖之教化,释与儒之合流,其泽长远(注:见饶宗颐:《谈六祖出生地(新州)及其传法偈》,《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姜伯勤先生也认为惠能体现了中国佛教宗教伦理的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注:参见姜伯勤:《国恩寺考》,《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六祖自幼即有只有出家才有的法名“惠能”。对于这一重要史实。唐宋许多禅宗典籍均未记载。题名“门人法海等集”的《六祖大师缘起外纪》记曰:
母李氏,先梦庭前白花兢发,白鹤双飞,异香满室,觉而有娠,遂诚斋戒。怀娠六年,师乃生焉。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也。时豪光腾空,香气芬馥。黎明,有二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师不饮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注:《普慧大藏经》四种《坛经》合刊本;《大正大藏经》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