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派佛教的分张
时间:2008-06-19 21:0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圣严法师 点击:
第一节 分系及分派
四众 分派之因,多系思想的不同而起,这在前章已说到了一些。到了阿育王时,分派之说却是“四众”而非二部。异部宗轮及部执异论(此二论为同 本异译),均说僧众破为四众。
西藏传的调伏天及莲华生等,也说佛灭百十六年,佛弟子以四种语言诵戒,乃分为四派。一切有部以雅语诵戒,系承罗 罗的学统;大众部以欲语诵戒,系承大迦叶的学统;(犊子系的盛行者)正量部以杂语诵戒,系承优波离的学统;上座部以(中印方言)鬼语诵戒,系承大迦旃延的学派(并见于西藏布顿所者的教史 History of Buddhism by
Bu ston)。
玄奘所译的异部宗轮论,所云四众,是指:一、龙象众,持律者如优波离之学徒也。二、边鄙众,破戒者为大天之流也。三、多闻众,善持佛语诸经者如阿难之学徒也。四、大德众,诸大论师如富楼那之学徒也。
此等分派之说,未必正确,然其至少亦可说明因了语言、地域、师承的关系而有派别之出现。
四大派与三大系 部派佛教的系统清理,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但用科学的方法来予以查考,仍可得出一个条理。要据印顺法师的研究,他们把部派佛教分成四派、三系、二部、一味,其表现如下:
一味的佛教—上座部—上座系——
犊子部
说一切有部
分别说系—上座分别说部
大众部——大众系——大众部
这是部派佛教的基础,由根本佛教,分成上座与大家两部、上座部东系的一支分别取舍上座及大众两部的思想,立足于上座部却颇同情并吸收大众部的一分进步思想,所以成为分别说系。西系的上座部由于僻处西北印的迦湿弥罗,不与东方接触,所以发展成为独立的有部思想;后来内部思想有了歧见,又再分裂。据大众部所传,后来的红衣(锡兰锏 )部、法藏部、饮光部、化地部,均属分别说系。它们不是极端的反大众部者,后来大众部转出为大乘佛教,分别说系的圣典,多少亦有这种倾向,例如法藏部(昙无德部)出现较晚,该部所属的四分律,被我国的道宣律师,视为通于大乘,也有其远因存在了。
枝末的分裂 所谓枝末分裂,即是由大众部及上座部的再分裂、又分裂、由此,二部、三系、四部、十八部、二十部,南传的则称为二十四部,便陆续出现了。
在北传的资料中,说到部派分张的有:西藏所传跋贝耶(Bhavya)的教团分裂详说;汉译的文殊问经、舍利弗问经、十八部论、部执异论、异部宗轮论;南传的有大史;大众部有清辩造的异部宗精释。据木村泰贤说,关于部派分裂,共有八种不同的传说。
其中以南传的大史,汉译有部的秦译十八部论、陈译部执异论、唐译异部宗轮论,和大众部的异部宗精释为重要。另有正量部所传的亦足参考。
本书因为西藏传、文殊问经及舍利弗问经的分派,与有部说大同,故从略,有部三论则以异部宗轮论为代表。兹列四表如下:
一、南传分别说系上座部的大史第五章所传: 大众部—牛家部—说假部
多闻部
一说部
制多部(案达罗派)
注:大众上座诸派,于佛灭百至二百年间分裂,雪山裂以下,则在大众部上座部诸派以后分裂。
上座部—化地部—有部——饮光部——说转部——经部
法藏部
犊子部—法上部
贤胄部
六城部
正量部
后代印度分裂—雪山部
王山部
义成部
东山部
西山部
金刚部
锡兰部派—大寺派
无畏山寺派
法喜派
陀林寺派
海 部
二、北传上座系有部的异宗轮论所传:
1大众部— 2一说部 3说出世部 4鸡胤部—第一分裂——在佛灭后二百年中 5多闻部——第二分裂——在佛灭二百年中 6说假部——第三分裂——在佛灭二百年中 7制多山部8西山住部 9北山住部—第四分裂——在佛灭后二百年满时
1上座部-雪山部
第一分裂在佛灭后三百年中
↓ 2说一切有部 3犊子部- 4法上部 5贤胄部 6正量部 7密林山部 犊子部为第二分裂在佛灭后三百年中。其下四派为第三分裂,亦在佛灭后三百年中
8化地部— 9法藏部—化地部为四分裂在佛灭后三百年中。法藏部为第五分裂,亦在三百年中 10饮光部—第六分裂在第三百年之末 11经量部—第七分裂在第四百年初
三、大众部系的清辩所造异部宗精释所传:
大众部—根本大众部
东山住部
西部山了
王山住部
雪山部
制多山部
义成部
牛家部
上座部—说一切有部根本说一切有部
经量部
犊子部—正量部
法上部
贤胄部
六城部(密林山部)
分别说部—化地部
饮光部
法藏部
铜 部
四、正量部所传:
大众部——本末六部,同分别说系所传,唯以鸡胤称牛家,并以制多山为牛部所出上座部—一切有分别说—红衣
多说
法藏
饮光
师长
雪山
犊子—大山—法胜
肾道
正量
分部的推定 从以上列表看来,可谓洋洋大观,但是各说互有出入,究研以何为准,论者意见也不一致。因为各派均以自家的立场并欲提高自家的出身而作部派之间的说明,所以吾人不应尽信某一家之言,亦不应尽弃某一家之言,唯有集各家之言以作审察推论,始可得到近乎可信的史实之真貌。至于如何审察推论,就要靠我们的智慧来判别了。
就大致上说,各家所传者,多以自宗列为基础的古部。分列说系的,自以为是上座部的本部,说一切有部的,也以自宗为“根本”部,这是主观的说法,故对上座部分派次第,宜以大众部其传的较可信,因其站在客观立场,不必加入自宗的成立。
现举印顺法师的“印度之佛教”六章二及三节,一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序论所见者,介制如下:
大众部-第一期分裂三部一说部
说出世部
鸡胤部在王舍城北之央掘多罗区
第二期由鸡胤部分裂二部-多闻部
说假部-在佛灭后二百年顷,并以释尊及
门住定弟子从雪山来而分部
第三期由制多部分裂多部东山部
西山部-佛灭二百年满已,大天系的学者
,因环境及当地文化的影响,分出几个部派
上座部—犊子部—正量部
法上部(法胜)
贤道部(肾胄)
六城部(大山、密林山)
一切有部—说转部(为本计)—
经说部(为末计即譬喻师)
雪山部
分别说部—(赤)铜 部(传于锡兰者)
法藏部
饮光部
化地部
上面的推定说,是以众说一致者为定说,各说互异者则参考其客观的方面来推论,并稽核其宗说之特质及先后相互之间关系为准绳,所以是比较可取的,它的理由则请参阅原著,本书以篇幅所限故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