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西夏佛教新探(5)

分享到:

   拜寺沟方塔位于贺兰山拜寺沟内,距沟口约10公里。方塔是一座正方形13级密檐式空心砖塔,逐级收分,是西夏时期兴建的一座佛塔,也是目前所存惟一的方形西夏塔。出土重要文物有西夏文活字版佛经《吉祥皆至口合本续》等一套9本,以及西夏文、汉文文书,汉文佛经、绘画、器物等,其中有仁宗刻本施经发愿文残页,年款为乾祐十一年(公元1180年)。此外还有书写汉文、西夏文的木中心柱。宏佛塔和此塔密教经典、唐卡的发现,反映了西夏时期藏传佛教由西向东发展的事实。1990年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毁,数百年古物毁于一旦,令人扼腕。
   康济寺塔位于同心县韦州镇所属的韦州古城东南隅。寺毁塔存,塔因寺而得名。这是一座八角形13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塔残高39.20米,加固修复后的高度42.70米,由塔身、刹座、相轮宝顶三部分组成,底层较高,自第二层以上被层层密檐平座紧箍,往上收分与刹座宝顶有机结合,形成刚劲有力的抛物线外廓,显得凝重柔美,再现了我国早期密檐式塔的韵律。
   塔阵在中国也不多见。西夏有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它建筑在河岸斜坡上,更显奇特。一百零八塔在宁夏青铜峡市峡口黄河西岸,依山势从上至下按奇数排列成12行:第一行为1座,第二、三行各3座,第四、五行各5座,第六行以下分别为7、9、11、13、15、17、19座,总计108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塔均为喇嘛教式实心砖塔。塔体形制大致上可分为四类:第一行为覆钵状;第二行至第六行为八角形鼓腹尖锥状;第七行至第八行为宝瓶状;第九行至第十二行为葫芦状。原来认为藏传佛教宝瓶式白塔在元代才有,所以认为这些塔是元代塔,实际上西夏时期已经信奉藏传佛教,并开始兴建这种佛塔(注: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西夏佛塔》,文物出版社,1995年。)。
   著名的死城西夏的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是西夏黑水监军司所在地,曾出土了大量西夏文献、文物。西夏时期黑水城城内寺庙很多,占地面积宽大(注:李逸友:《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第61~62页,科学出版社,1991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黑水城西北角的城墙上耸立着佛塔,这在佛塔建筑上也是稀见的。土坯砌垒的宝瓶式佛塔,经数百年蹉跎岁月,仍挺立在城墙上。人们访问黑水城时,很远就望见此塔风采。佛塔是西夏抑或是元代始建,仍需探讨,但骑坐在城墙上的佛塔已经成了西夏黑水城的象征。
   现在所见到的西夏佛塔仅是西夏时期大量佛塔的部分遗存。形式多样的佛塔反映西夏佛教信仰之盛,也能看到西夏佛教建筑形式的多样和艺术之精湛,从中还能透视出西夏佛教信仰方面多民族交融的现象。

     六、最早的活字版佛经

   北宋布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又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的应用开创了印刷史的新纪元,对促进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毕昇用活字印刷术印了哪些书籍,史无明载。毕昇的发明以沈括《梦溪笔谈》的科学记录而得以继续播扬。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周必大曾“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玉堂杂记》二十八卷”(注:(宋)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全集》卷一九八“札子十”。)。所谓“沈存中法”,即沈括所记录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法。文献还记载宋朝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范祖禹作《帝学》8卷,用活字本印刷,书末有印书题记(注: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宋以来活字版》,中华书局,1957年。)。可惜两宋的活字版印刷品都没有保存下来。
   近几年随着新的西夏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了多种西夏文活字印本,给西夏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活字印刷品多数是佛经。
   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泥活字《维摩诘所说经》上、中、下3卷,经折装,共300多面(注:史金波:《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载《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1期。)。根据其题款可定为12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原的南宋时期,比宋朝毕昇发明泥活字仅晚一个世纪。这部珍贵的西夏文佛经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1987年甘肃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遗址出土了一批西夏文物,其中有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残卷(注:孙寿龄:《西夏泥活字版佛经》,载《中国文物报》1994年3月27日。)。此经与俄藏黑水城出土的活字版《维摩诘所说经》是同一种活字印本。
   俄藏西夏文文献中还有其他活字版佛教著作。《大乘百法明镜集》卷九,原为经折装,现已摊平为一纸4面的10张纸,前残,卷尾有经名。《圣大乘守护大千国土经》,经折装,共6面。《三代相照言文集》系佛教禅宗著作,首尾俱全,蝴蝶装,41页,卷末有发愿文3面半、22行,其题款中记有“活字新印者陈集金”,由此更可确切证明此经为活字版本。这几种都是木活字印刷品,比《维摩诘所说经》的印制要精良得多,时间约在12世纪中晚期。
   1991年宁夏贺兰山方塔出土西夏文木活字本佛经《吉祥皆至口合本续》第9册,蝴蝶装,共400多页,系藏传佛教经典(注:牛达生:《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学术价值》,载《文物》1994年第9期。)。其时代属于西夏中晚期,也是现存最早的活字版本之一。它的出土使中国西夏文活字书籍增添了重要品类,也是中国早期活字版本的重要发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北区洞窟进行全面清理、考察,其间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西夏文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又惊喜地发现了活字印本,除一些页面完整外,多为残片。其中有《地藏菩萨本愿经》,蝴蝶装,发现于59窟、159窟、464窟,共8纸;《诸密咒要语》,蝴蝶装,121窟出土,计16纸散页,有的为残片,有的页面完整或基本完整(注:史金波:《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载《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
   1917年在今宁夏灵武市发现了一批西夏文佛经。其中几十卷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都具有活字印刷的特点,现多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等处也有部分入藏。在此经卷第五西夏文题记中有“令雕碎字”,卷第四十西夏文题记中也有“作选字出力者”。“碎字”即活字。“选字”应是拣字、排字,“选字出力者”应是拣排活字的工匠。这两条西夏文题记更证实这种《华严经》为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