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中国禅学史-早期禅法(5)

分享到:

   又“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僧人三法衣中最大一种百衲外复衣)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
   按文字记载,《祖堂集》引用《涅槃经》中的一段与《五灯会元》中的内容比较,显然前一段文字录有三个时空点发生的事,即①迦叶不在法会时,释尊当众宣告,他入灭后的依止法人为迦叶;②字面上虽未注明释尊付法迦叶时是否亲授面受,但实际上“吾”与“汝”两个人称代词,便可说明当时付法情况;③是敕阿难嗣二传化。
   再看后一段文字所录,除了①释尊亲自付法迦叶;②并以“僧伽梨围之”,来证已付正法眼藏并嘱迦叶“护持,传付将来”外,还有一点,就是“拈花微笑”。至于“敕阿难传化”,在《五灯会元》中文字与《祖堂集》相同。所不同的是:世尊说偈已,复有告迦叶一段文字:“‘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弥勒)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
   如果将《五灯会元》中的记录,梳理一下,足见释尊付法迦叶的故事,似较完整,也较易为人接受。而“拈花微笑”的公案,不论禅书记载有所出入,作为“传说”,也就不必追究了。
   所谓“教外别传”,是指“不立文字”、重在“心印”的心宗。释尊之所以“拈花”以示“无上大法”,是因为尽虚空、遍法界,芸芸众生,森罗万象,无不都在各各透露四时消息,莫不一一都在转大法车仑,演说妙法,包括这一朵莲花在内。他之所以付法迦叶,是因为非修证至实相无相境地的人,是无法对他的“拈花”旨意,有所领会的。既已心心相印,一脉相通,任何言语显为多余,在无声的默照之中,于寂静的妙乐之中,智慧之眼即藏于修证的正法之中。而这证悟的“涅槃妙心,即便极尽天下之语言,又怎能表达于万一?其所以密而不宣,并非有不可告人之处,实因未证无上菩提之人,与觉者之间,不可能直接感通,心心相印也。
   总之一句话:“拈花宗旨”也就是旨在这一“心印之法”。
   注释:
   〔1〕七支坐法,指在禅坐时必须注意肢体的七个要点。如:一, 双足跏趺(若双盘不行,单盘、散盘,或因人而异,释“如意坐”、“金刚坐”、“狮子坐”、“菩萨坐”等均可);二,脊梁直竖;三,两手重叠,手心向上,大拇指轻轻相拄,圜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骻骨部分。四,双肩稍张,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軃背;五,头正,后脑稍向后收放,前颚内收;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若无睹;七,舌头轻抵上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