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综论 >>

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图像辨析(5)

分享到:


五   结 语

     麦积山石窟169、69龛间浮塑交龙图像,是麦积山唯一所见、以交龙形式来表现佛教三千大千世界中护持佛法的“龙”形象。以往有些研究者多将其误读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图像,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的“伏羲女娲”,其图像多为“人首蛇(龙)身,交尾状”,而麦积山石窟处在“伏羲女娲”的故乡天水,自然会使热衷于“伏羲女娲”研究者轻易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也就难免疏于对洞窟中图像本身的详细辩识,从而更加忽视交龙图像在石窟造像中的佛教意义和其特殊的佛教石窟艺术的内涵。退一步讲,即使交龙图像真如有人所说的“手执矩或规”,并且是“人首蛇身,作交尾状”,在石窟造像中,即使是应用了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但其题材也应是佛教的,故“伏羲女娲”像,不可能塑在佛教石窟中护法的位置上。

注 释:
(1)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2—6期连载。
(2)李西民《伏羲文化与麦积山小议》,霍想有主编《伏羲文化》第151~15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刘大有《麦积山伏羲女娲浮塑》,《羲皇颂》第241~242页,天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水文史资料》第十辑,2002年7月。
(4)刘惠萍《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塑像试释》,郑炳林 、花平宁主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上)第399~414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5)金维诺《麦积山石窟的兴建及其艺术成就》,《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文物出版社,1987年。
(6)天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中国石窟•天水麦积山》“图版说明”第291页,文物出版社、平凡社,1998年6月第一版
(7)张锦秀编撰《麦积山石窟志》第19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8)郑国穆《麦积山第76窟考察》,《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3期
(9)杨俐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77页。
(10)闻一多《伏羲考》,《闻一多全集(一)•神话与诗》,台北里仁书局,1993年9月20日,第17页。
(11)《佛光大辞典》“龙”词条,电子版《佛学大辞典》录入。
(12)《大正藏》第24册,P0900a。
(13)《大正藏》第9册,P0002。
(14)《大正藏》第34册,P0024。
(15)《大正藏》第9册,p0012a。
(16)《大正藏》第54册,P1078b。
(17)《大正藏》第53册, p0239a。
(18)《大正藏》第3册, p0463c。
(19)《大正藏》第3册, p0625b。
(20)参考《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二), 文物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孔有生绘《云冈石窟白描资料》图112、113、114,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21)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编《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一)图版159,文物出版社、平凡社,1987年
(22)塚本善隆著 林保尧 颜娟英译《龙门石窟——北魏佛教研究》第112页,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5年5月初版
(23)以上数例造像见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论》图版100b、《中国佛教雕刻史论•本文编》第237页插图8、9以及图版131a, 吉川弘文馆,1995年
(24)八木春生著《北魏時代後期の仏(道)教造像に見られる漢民族の傳統図像についで》,《中國佛教美術と漢民族化——北魏時代後期をとして》,法藏館,2004年2月
(25)梅林《仰模神影,仿佛真容——云冈鹿野苑石窟揭密》第286~287页,载《艺术史研究》第四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胡同庆《敦煌石窟中的龙图象》,《敦煌研究》1988年第1期。
(27)同注(20)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84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钱国祥《北魏洛阳永宁寺塑像的初步研究》,《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29)八木春生著《中國佛教美術と漢民族化——北魏時代後期をとして》第73页,法藏館,2004年2月
(30)Osvald Siren “CHINESE SCULPTURE” Vo1.Ⅱ,P1.128,London,1925
(31)八木春生著《中國佛教美術と漢民族化——北魏時代後期をとして》第77页,法藏館,2004年2月
(32)魏文斌《麦积山石窟北魏太和期洞窟调查与研究》、《麦积山石窟迁都至景明时期的洞窟调查与研究》,待刊


(原文发表于《华夏考古》2006年第3期,与李怀顺、郑国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