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2)

分享到:

  
  与道信几乎同时代的法融(公元594年—657年),相传曾受道信的印可,弟子称他为“东夏的达摩”。法融长住南京牛头山弘法,而形成牛头宗,并辗转传了六代。法融的著作,现存有《心铭》和《绝观论》。法融认为“道本虚空”,主张“无心为道”、“无心用功”。牛头禅的特色在于排遣多言,着眼于空寂,鲜明地反映了中国道家和玄学家的思想色彩,从而与东山法门的“即心即佛”说法以及坐禅观心守一禅法相对立。牛头禅对于后来禅宗尤其是慧能南宗青原石头一系的影响颇大,并为石头法系所融摄而法脉断绝。
  
  弘忍门下的门徒很多,其中绍隆其禅法且影响巨大者,首推神秀(公元606年—706年)和慧能(公元638年—713年)。他们分别成为北渐南顿二系禅学的首倡者,开创了北宗和南宗两大禅风迥异的派系。
  
  神秀完全继承了道信、弘忍以心为宗的东山法门,“持奉《楞伽》,近为心要”。〔3〕又兼重《文殊般若经》而修持一行三昧, 主张“坐禅习定”,“住心看净”,构成一种渐悟法门。神秀被弟子普寂立为禅宗第六祖,但后来慧能门下荷泽神会出而论定是非,抨击神秀“师承是傍、法门是渐”,〔4〕提出达摩宗的正统法嗣不是神秀而是慧能, 此后神秀的门庭渐趋寂寞,又传四、五世即归于消亡。
  
  从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直至神秀的禅法来看,其间虽有不少变化,但都是重视经教,提倡藉教悟宗的,同时也重视坐禅,念佛,守心,去妄求净,这样参禅也就成为一个繁难的静态渐悟过程。从心性论方面看,达摩以“如来藏”为禅修成佛的思想基础,慧可继承达摩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自心觉悟,肯定自心觉悟即是佛。道信认为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高扬念佛的净心,强调排除妄念。弘忍继承道信的思想,并更加强调染净二心的对立。神秀沿着弘忍的心性论理路,进一步偏于息灭染心。在这一禅宗准备期间又横出一枝法融牛头禅,认为没有心可守,也不主张观照,提倡无心、忘情,以求解脱,表现为一种以心性空无为特征的心性论。
  
   慧能禅法的主旨是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他既倚重经教,又主张摆脱经教名相的思想束缚。他强调自证于心,不外求佛。他还进而主张归戒入禅;强调定慧一体,反对定慧割裂;并批评一行三昧仅限于坐禅的说法和做法,认为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都可体悟禅的境界。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禅学的框架,改变了“念佛净心”的东山法门,并与当时神秀北宗的渐教相对立。慧能的自性清净,自悟本性,直了顿悟的心性论,在整个中国禅宗心性史上带有某种转折的意义。
  
  自达摩直至慧能,都是藉教弘法的,然而慧能提倡的单刀直入求得开悟的禅法,又为摆脱经教提供根据。慧能的禅学,一方面主张立言说,依文字,一方面又强调自性具足,向自心中求取。这两个方面在《坛经》中是统一的,即众生在迷妄时,要依经教言说,以提高知解;而要真正自我觉悟,则应不假文字,自用智慧观照,自心体悟,才能解脱。慧能门下有的倾向于立言说,有的则倾向于不立言说,又由于师徒承传关系的不同,结果出现了对立的潮流,并引发出在接引参学者的形式、方法上的种种差别。
  
  慧能门下弟子很多,著名于世的,有荷泽神会、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且各自成一家。其中又以南岳、青原二系弘传最盛、最久。至于荷泽神会,为确立慧能在禅宗的正统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的荷泽宗心性论与南岳、青原二系的心性论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
  
  慧能门下主张尊教读经、追求知解的是神会一系的荷泽禅。正如其后继者宗密标说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5 〕认为人人都有内在的灵知,这灵知是人心的体性、本质,强调开发灵知,重视知解在自悟中的作用。但是南岳怀让门下的翘楚马祖道—(公元709年—733年)一系,和青原行思门下的大弟子希迁(公元700年—790年)一系,尤其是马祖洪州宗则要求一般参学者不许读经讲教,不许觅求知解,从而形成了与荷泽门下的对立。在南岳、青原门下看来,神会只是一个“知解宗徒”,依然只是在文字障内讨生活,是求不得解脱的。他们为了避免自心、自悟与知解的混同,而反对神秀的说法,并强调用心于知解之外,即不立文字言教,不求经义知解,提倡直指人心的直觉主义。
  
  马祖道一及其门下派生出沩仰和临济两宗,提倡直指人心,认为本心的自然流露、外在表现就是解脱,平时言语举动、日常生活表现都是禅修,都体现了禅意,都充满了禅味。马祖首先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心”的命题,认为具体而平俗的心就是禅道,佛道。不用禅定敛心,不修不坐,就是如来清净禅。如此屙屎送尿,著衣吃饭,运水搬柴等日常生活和平时动作都是佛事,都可以从中体悟真理。马祖门下还强调心的活动都是佛性的显现,都是自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众生心识接触外境的见闻觉知都体现了自然的真性,都是解脱的契机。总之,是把禅修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形成为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临济义玄(?—867 年)还发展马祖的“平常心”思想,提出“无事”的观念,认为佛与祖都是无事人,无事是人的本质。一味看经重说教是专意造业,求佛求法更是造地狱业。强烈反对向外求取价值,追求解脱。竭力肯定现实人及其行为的无限价值。临济宗五祖法演(公元1024年—1104年),以及后来的大慧宗杲(公元1089年—1163年)阐发和强化了参究“无”字工夫,形成为一种排除感觉和知识,专心于主体觉悟的直观方法“无”字成为打碎感觉和知识的武器。无门慧开(公元1183年—1260年)还作《无门关》,进一步主张全身心地参究“无”字这个话头,通过对“无”字的体悟、突破,以显示自身的主体性,获得主体的精神自由。
  
  石头希迁及其门下后来又衍化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此系吸收华严宗和牛头宗的思想,由此又倾向于调和顿渐法门,调和荷泽宗与洪州宗的对立,后来有的禅师更明确地提倡禅与其他教派的统一、禅法与净土思想的统一。在教法和禅修方面,此系创造了种种法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如曹洞宗有正偏、功勋、君臣、王子四种五位说之类,甚为细密。云门宗有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被逐浪三句和一字关之类,极为简捷。法眼宗则介于二宗之间,细密简捷兼备。后来此系有的禅师还提倡坐禅,有的禅师越来越重视经教、知解。总的来说这些方法是从理与事、本与末的角度去把握、体悟心物一体境界的。在心性论方面,此系也相应地认为人的心灵是圆满完美的,主张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解脱成佛。此系重视一切尽由心造的唯心论,认为只要心地自然,就会佛法遍在,一切现在。有的禅师也还继承牛头宗的心性思想,宣扬无心合道、无情说法的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