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道一禅师与中晚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2)

分享到:

   据《祖堂集》载:龟洋和尚,法名无了,俗姓沈,莆田县人,“嗣马大师”[(29)]。《景德传灯录》也将无了禅师列入道一法嗣之列[(30)],《五灯会元》基本上照录《景德传灯录》无了传,也将无了禅师列入道一法嗣之列。[(31)]但据唐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载:了公亦即无了坐亡于咸通八年(867年)。[(32)]又《祖堂集》龟洋和尚传载:无了临终所书之偈有“八十年来辩东西”之句[(33)]。据上述所引《碑铭》与龟洋和尚传记载推测,无了生于唐德宗贞元初年。而道一禅师则去世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可见道一禅师去世时,无了未出家,尚在襁褓之中。又如何跻身道一禅师的弟子之列呢?笔者认为,依照无了生活年代推算,当属道一禅师的再传弟子之辈(详细情况拟另文考证)。
   《闽书》载,惠安县“报劬山,县西山。在丛山中,特为雄秀。……唐刑部郎中陈嘏葬父母此山之下,建院曰:‘报劬’。有僧清恽者,参马祖来归,值会昌汰僧,隐居于县之牛头山,嘏延居之”。[(34)]万历《泉州府志》惠安县“报劬院”[(35)]条所载相同。前已述及,道一去世于贞元四年,如此,清恽怎么有可能在马祖道一处参学而且归来正值会昌汰僧呢?所以,清恽为马祖弟子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上述参谒道一的福建禅僧后来都成为一代名僧,《祖堂集》、《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分别有立传。其中慧海在禅学方面颇有造诣,著有《顿悟入道要门论》[(36)];怀晖晚年被诏入长安章敬寺,“朝寮名士日来参问”。[(37)]而最突出的则要数怀海。中国禅宗僧众最初多居律寺,由于禅宗与律宗习惯不同,使禅僧多感不便。怀海制订《禅门规式》,使禅宗在“禅居”方面建立起有别律宗的“丛林”制度。《宋高僧传》的作者赞宁说:“自汉传法,居处不分禅律,是以通禅达法者,皆居一寺中,院有别耳。至乎百丈(指怀海——引者)立制,出意用方便,亦头陀之流也。”[(38)]可见赞宁对怀海制订《禅门规式》评价之高。后代流行的《百丈清规》就是在《禅门规式》的基础上损益而成的。这些在道一处得法的闽僧虽传法于福建境外,但其中如怀海、怀晖等后来都有弟子回闽传法(将于后文详述),对福建禅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道一与闽中的南岳禅系

   道一入闽在建阳佛迹岭传法,将南岳怀让禅系传入闽中。虽然不久道一移锡江西,但由于其得法弟子水塘和尚、惟宽禅师的入闽传法,使得南岳禅系在闽中得以延续。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可知,水塘和尚传法于汀州(今福建闽西一带)水塘,因称“汀州水塘和尚”[(39)]。笔者考宋《临汀志》[(40)]等地方志,未找到相关的记载,“水塘”位于汀州何处?有待探讨。惟宽,衢州信安(今属浙江)人。出家后先习律学与止观,后“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790年),始行化于闽越间,岁余而回心改服者百数”[(41)]。这里的“闽”指福建,“越”指江浙。可见,惟宽在道一禅师处得法后于贞元六年,曾一度入闽传法。不过,惟宽在闽时间不长,充其量一年。而水塘和尚卓锡汀州的时间可能长些。据《景德传灯录》水塘和尚传载:“师(指水塘和尚——引者)勘归宗:‘甚么处人?’归宗云:‘陈州人。’师云:‘多少年纪?’归宗云:‘二十二。’师云:‘阇黎未生时老僧去来。’”[(42)]笔者对禅宗灯录、福建地方志的寺观志作一番考察发现:在唐代福建的福、建、泉、漳、汀五州中,汀州佛教发展相对落后,而上述引文中,水塘和尚自称“老僧”,又有参学者前往。说明他在汀州传法时间颇长,且有一定的影响。其传法年代大约在德宗朝至宪宗朝[(43)]。
   而在建阳佛迹岭以及江西参谒道一嗣其法的闽籍僧人,如道通、志贤、怀海、慧海、怀晖、隐峰等都不在福建传法。不过,其中怀海、怀晖有得法弟子向闽中发展。怀海的得法弟子有神赞,大安等入闽。神赞(俗籍不详)传法于福州;[(44)]大安,福州福唐(今福清市)人,先住湖南沩山等处,咸通七年秋,返回福州,“居府西八里怡山禅宫(即今西禅寺)”;[(45)]又据传怀海得法弟子闽人希运禅师曾于唐宪宗年间(806~820年)一度返闽住持福清黄檗山。怀晖的得法弟子有智真入闽传法于福州龟山。[(46)]此外,尚有道一禅师另外二位得法弟子智常、灵默的法嗣亦向闽中发展。智常法嗣灵训传法福州芙蓉山;[(47)]灵默法嗣正原传法福州龟山。[(48)]这一代入闽传法的禅师都属于道一的再传弟子。笔者考察《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得知,这批禅师都经历唐武宗会昌法难,其中仅大安1人享年91岁于中和三年(883年)去世,[(49)]其他人大多去世于大中、咸通年间。[(50)]前述去世于咸通八年的莆田龟洋无了当与智真、正原等同辈,属道一的再传弟子,至于无了直接师承于何人待考。上述道一禅师的再传弟子中,在闽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大安禅师。据史籍记载:大安自湖南沩山返闽,“大化闽城”[(51)]、“尝有千僧,闽之大乘以此兴盛”[(52)]。这一代禅师的传法年代大约在宪宗朝至懿宗朝,个别如大安延至僖宗朝。其传法的中心则在福州一带。
   差不多与此同时,青原系石头希迁的再传弟子仅义中、普光二人向闽中发展,前者传法于漳州[(53)],后者传法于福州[(54)]。其中以义中禅师稍有影响。但由于经受唐武宗会昌法难后,虽经宣宗皇帝复寺兴教,仍然“竟绝玄侣”[(55)]。因大安禅师大化闽城,禅侣云集,“众中好事者十数人往彼(指义中禅师——引者)请而方转玄关”[(56)],禅侣“常有三百余人”[(57)]。其禅侣数量不可与大安禅师相比。
   显然,福建在宪宗朝至懿宗朝,道一禅师所传的南岳禅系比希迁所传的青原禅系要兴盛得多。
   道一禅师的三传弟子在闽传法者增多。其中怀海——希运下出的灵观传法闽城福州[(58)];怀海——大安下出的慧日大师传法于泉州莆田[(59)],师解传法于福州寿山[(60)];怀海——灵祐下出的慈慧传法于福州九峰[(61)],双峰和尚传法于福州双峰山[(62)],志勤则传法于福怀安灵云山、连江灵应院诸处[(63)]。此外,道一的其他嗣法者普愿与齐安二支系亦有弟子入闽。普愿——利踪下出的浮石和尚传法漳州[(64)];齐安——道常下出罗汉和尚亦传法于漳州[(65)],这一代禅师的传法年代大约在宣宗朝至昭宗、哀帝朝[(66)]。就其人数而言,共有8位禅师在闽传法,分别出自怀海、普愿、齐安3个支系,以怀海支系为主;就其分布地域而言,分布于福州、漳州、泉州,以福州为主。与上一代相比,不但人数增多,而且区域分布扩大,至此南岳禅系在闽的传布已遍及福、建、汀、漳、泉5州。而青原系希迁的三传弟子只有约禅师1人传法建州。显然,道一所传的南岳禅系在福建仍比希迁所传的青原禅系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