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道一禅师与中晚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3)

分享到:

   然而,道一的四传弟子在闽传法者减少,有怀海——灵祐——双峰和尚下出的古禅师继承其师法席,传法福州双峰[(67)];怀海——灵祐——慧寂下出的慧茂传法福州东禅院,道崇传法福州明月山[(68)]。这3位禅师都出自怀海支系。其传法年代大约始于僖宗朝乾符、光启间[(69)]。传法的主要时期则在五代闽国。此后,道一所传的南岳禅系在福建的承传情况不明。至北宋真宗仁宗朝之际,临济宗传入闽中,南岳禅系才复兴于闽。相反,青原系希迁的四传弟子入闽传法者增多,有微禅师、洪存、普闻、义存、慧恭、僧一、休静、蚬子和尚8人。其中义存的传法年代较早,始于咸通末,终于五代开平初年,而且也最为杰出,居闽传法近40年,禅客冬夏不减1500人。[(70)]其余的人主要传法活动则在五代。五代宋初,青原系遍布闽中。
   总而言之,道一禅师入闽肇化建阳,将南岳怀让禅系传入福建,从而实现了慧能的南禅宗在福建的传布。因为道一是有确凿史籍记载可考的南禅宗僧人入闽法之始,虽然道一在福建传法的时间不长,不久即移锡江西,但无论他在福建抑或在江西,都吸引了不少闽僧投依参问,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闽禅僧,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南岳禅系较青原禅系在中晚唐闽中获得率先发展,至懿宗、僖宗朝臻于繁盛,从而为福建成为晚唐我国南禅宗的活跃地区奠定基础。

   注释
   [①][⑤][⑦][⑧][⑨][(12)][(21)][(22)][(23)][(24)][(25)][(26)][(37)][(38)][(41)][ (70)][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221、221、207、226、254、226、207、254、226、226、236、227、227、237、228、288页。
   [②][④][(29)][(33)][ (55)][(56)][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第72、260、294、294、106、106页。
   [③][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卷第二十八,第一页。
   [⑥][(27)][(36)][宋]道原:《景德传灯录》,上海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1909~1913年版,卷第六,第五十、五十、五十页。
   [⑩][(11)][(14)][(17)][(34)][明]何乔远撰,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册,第315、329、143、552、225页。
   [(13)][宋]梁克家:《寺观类四•僧寺》,《淳熙三山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卷三十六,第484册,第532页。
   [(15)][清]饶安鼎等:《人物志•仙释•释正干》,《福清县志》,光绪戊戌重刊本,福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点校,1989年铅印本,第603页。
   [(16)][清]隐元撰,福清县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县宗教局整理点校:《僧•开山正干禅师》,《黄檗山寺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
   [(18)][(19)][清]廖必琦、宫兆麟:《建置志•寺观》,《人物志•仙释传》,《莆田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影印版第165、663页。
   [(20)][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四目录,第百十二页。
   [(28)][(30)][(39)][(42)][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八,第六十二、六十三至六十四、六十五、六十五页。
   [(31)][宋]普济撰,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上册,第171页。
   [(32)][唐]黄滔:《黄御史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卷五,第1084册,第144页。
   [(35)][明]阳思谦、黄凤翔:《杂志•寺观宫庙类》,《泉州府志》,泉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影印本,卷之二十四,第二十六页。
   [(40)][宋]赵与沐、胡太初撰,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临汀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3)]道一禅师去世于德宗贞元四年。《宋高僧传》卷第十,《道通传》载:道通于元和八年无疾而终;同书同卷,《怀晖传》载,怀晖于元和十年灭度;同书同卷,《怀海传》载,怀海于元和九年归寂;同书同卷,《惟宽传》载:惟宽于元和十二年奄然而化;同书卷第十一,《天然传》载:天然于长庆四年卒。道通、怀晖、怀海、惟宽、天然与汀州水塘和尚同出道一门下。他们大多去世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照上述记载推测,水塘和尚传法的年代,大约在德宗朝至宪宗朝。
   [(44)][(46)][(51)][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九,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一页。
   [(45)][(49)][(52)]《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拓本影印,见梵辉:《西禅古刹》,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47)][(48)][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第八十三、八十二页。
   [(50)]《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希运传》载:希运“以大中中终于所住寺”;《景德传灯录》卷第九,《智真传》载:智真“咸通六年终于本山”;《景德传灯录》卷第十,《正原传》载:正原“咸通十年终于本山”。
   [(53)][(54)][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四,第百二十,百二十页。
   [(57)][唐]王讽:《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唐文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卷六十四,第1344册,第39页。
   [(58)][(67)][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第九十六、百页。
   [(59)][(60)][(61)][(64)][(65)][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第九十、九十、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一页。
   [(62)]双峰和尚因“无机缘语句”,道原不在《景德传灯录》中立传,仅列其法名于卷第十一卷首目录中。
   [(63)]《祖堂集》第361页载:志勤禅师“初创灵应,后住灵云”。而《三山志》卷三十四连江县“东灵应院”条载:“东灵应院,……乾符五年(878年)置。初僧志勤参沩山,观桃花而悟。咸通初,开怀安灵云山,乾符元年(874年)开罗源仙茅。是岁创此。”可见《三山志》记载较《祖堂集》详细而时间顺序清晰,今从《三山志》所载即志勤先开怀安灵云,后创连江东灵应院。又据《三山志》卷三十四记载,连江县有西灵应院,乾符三年(876年)建。据此可知,“东灵应院”之所以冠以“东”字,不过是世人为与西灵应院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