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净土宗 >>

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2)

分享到:

   天台宗创始者智顗进一步提出四净土说:一、法身土是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是成佛者所住的国土;二、报身土是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所生的国土;三是方便有余土,是应身土的一种,为声闻、缘觉及菩萨方便道者所住;四是凡圣同居土,也是应身土的一种,它又分为秽土和净土两种,秽土是娑婆世界,净土是极乐世界。这二者都是凡夫和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居住的国土(注:详见《维摩经略疏》第1卷,《大正藏》第38卷,564页中。)。智顗与慧远的观点相同,也认为阿弥陀佛是法、报、应三身中的应身,阿弥陀佛净土是凡圣同居土。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继承了慧远、智顗的净土思想,认为阿弥陀净土,既是修行后得的报土,又是为众生而应现的应土,是凡圣同居的净土。(注:详见《观无量寿经义疏•明净土第五》,《大正藏》第37卷,第235页。)
   自北魏昙鸾,经隋代的道绰到唐代的善导,都把阿弥陀佛看作是法、报、应三身中的报身,视净土为超越迷妄世界的报土。道绰和善导不仅强烈反对阿弥陀佛净土是应土(化土)的说法,甚至还主张弥陀净土优于弥勒净土。这都构成为净土宗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于阿弥陀佛净土,道绰是这样说的:
   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答曰: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然以相善力微,但生相土,唯睹报化佛也。(注:《安乐集》上,《大正藏》第47卷,第6页中、下。)
   “上下”,指圣人凡夫。道绰认为,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由于阿弥陀佛愿力之强大,圣人凡夫都得以往生,尤其是凡夫往生报土更离不开佛的愿力。凡夫智慧浅薄,是求有相净土而得往生的。
   善导继承道绰的思想,其《观无量寿佛经疏》载: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注:《观无量寿经义疏•玄义分》,《大正藏》第37卷,第251页上。)
   “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说,阿弥陀佛报土是很难得入的,凡夫所以得入,完全是靠佛愿力这一强大外缘。善导认为,指明西方极乐世界为凡夫的最终归宿,这对凡夫的修持是极其重要的。他说:
   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既言想像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岂有相而可缘,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无色,绝于眼对,更无类可方,故取虚空以喻法身之体也。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方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注:《观无量寿经义疏•正宗分定善义》,《大正藏》第37卷,第267页中。)
   “方”,方位,指西方。这是对《观无量寿佛经》第八想像观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注:《大正藏》第12卷,第343页上。)意义的解释。善导批评说,用唯心论(“唯识法身之观”)或观念论(自性清净佛性观)解释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极其错误的。他说既然法身无色,凡夫就无法直观,这就必须依靠使凡夫能够集中意力的形相,也就是要“指方立相”为凡夫指明方位(西方净土),树立形相(弥陀相好),以使凡夫“住心而取境”,集中心力修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种离开具体形相的修持实践,犹如没有神通力的人,想在空中建造楼阁一样,完全是一种空想。道绰和善导都强调阿弥陀佛净土是报土,而众生只有依持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得以往生。
   道绰和善导还宣扬极乐之胜、兜率之劣的观念,如道绰在《安乐集》卷上就比较了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的优劣,文说:
   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法车仑,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著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哀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数能如。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解悟,证会无生。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较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转妙有八重,辗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注:《大正藏》第47卷,第9页中、下。)
   “阿毗跋致”,意为不退转。这是强调往生弥勒净土,不仅寿命有限,且会退转,而往生弥勒净土,则寿命就与佛一样无量,绝无退转。因而,弥陀净土是远远超过弥勒净土的。同时还有迦才撰写的《净土论》(见《大正藏》卷四十七)更是宣扬极乐净土是实,兜率净土是虚;极乐净土是净,兜率天宫是秽。又举出两者的十种差别来加以论证。经过净土宗人的阐扬,阿弥陀佛是报土,且优于净土的思想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四、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
   唯心净土思想的阐扬与流传,是佛教净土观念在中国发生转型的重大标志。所谓唯心净土,是指心为一切的根源,净土是心的显现,是唯心所变,净土实存在于众生心中。也就是主张从心上了解佛与净土,即观自心以显自性之弥陀和净土。因谓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俱在自己心中,又连称“自心弥陀,唯心净土”。
   大力提倡“唯心净土”说的是禅宗大师。他们棍据《维摩诘所说经》的“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思想,批评了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修行方式,宣扬即心即净土的主张。
   如禅宗四祖道信说:
   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见《楞伽师资记》引,《大正藏》第85卷,第1287页下。)
   认为众生的本心就是佛国净土,不必向外追求。慧能在回答常念阿弥陀佛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问题时说:
   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注:《坛经》三五,《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第18页,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