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净土教的历史上,中唐时期的法照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他创立、弘传净土五会念佛法门而宋代被尊为净土教祖师(注:宗晓《乐邦文类》卷3《莲社继祖五大法师传》列莲社五大继祖为:一祖善导、二祖法照、三祖少康、四祖省常、五祖宗赜。志磐《佛祖统纪》卷26《净士立教志》列莲社七祖为:始祖慧远、二祖善导、三祖承远、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延寿、七祖省常。上述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影响的二部史籍均将法照列为净土教祖师,足见他在净土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法照创立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偏重于修持践行,缺少理论著述,他不多的著作大概南宋时即已佚失,因而南宋以后人们对法照及其净土五会念佛法门逐渐知之不详了(注:志磐《佛祖统纪》卷26《莲社七祖》记法照“开五会念佛”,卷28记长安李知遥“率众为五会念佛”,均在文中自注:“当是五日为一会耳。”此说显系望文生义的揣测,表明南宋时人们已不明五会念佛为何了。)。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和中国许多学者利用敦煌文献中的新资料,并结合传世佛教史籍对法照的研究,特别是日本著名的中国佛教史学者塚本善隆《唐中期的净土教——特别对法照禅师的研究》全面、深入的研究[1],使人们对法照的生平事迹获得了相当全面、清晰的认识。
在参照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世佛教史籍和敦煌文献中有关法照的资料,我们可以把法照的生平活动分为三大阶段:1.在衡州湖东寺修行、创教,这是净土五会念佛法门草创时期;2.在五台山巡礼,在并州传播净土五会念佛法门,这是净土五会念佛法门获得成功、广泛传播的时期;3.由于并州弘传净土五会念佛法门产生了广泛影响,被皇帝遣使迎入长安,曾教宫人念佛,此后驻锡长安章敬寺传教,此为净土五会念佛法门传播的极盛时期。
但是,有关法照生平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考察、研究。譬如,在传世佛教史籍有关法照的记载中,用笔墨最多、最着力记述的内容是法照在五台山的感通故事。五台山的感通故事对于法照一生的传教活动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评价法照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又如,法照在太原传教的时间究竟有多长,被皇帝迎入长安到底是什么时候,传世佛教史籍对此均语焉不详,甚或歧异抵牾。
本文的主旨有二:1.利用传世佛教史籍,并结合敦煌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对法照与五台山及其感通故事的关系试图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2.利用以往学者们尚未充分注意到的敦煌文书P.2130-1《法照和尚五台山、并州、长安行游记略》(拟名)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所提供的资料,对法照在并州传教的时间、由并州入长安的准确年代以及法照在并州传教的贡献,提出新的看法。
二、巡礼五台:一个神通名僧的诞生——法照与五台山的关系
在传世的佛教史籍中,有关法照的记载留给人们一个印象:法照与五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谈论有关五台山的名僧时,人们肯定会谈到唐代法照;在谈论法照的生平事迹时,人们更是无法回避他与五台山的关系。
1.五台山巡礼——法照传教生涯的转折点
《宋高僧传》、《净土往生传》、《广清凉传》、《乐邦文类》、《佛祖统纪》等记载,法照于大历四年(769)夏,“于衡州湖东寺启五会念佛道场”。在衡州的传教可能不成功,因为他在衡州传教的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当年八月,他就离开衡州北上五台山了。有关法照的资料中见不到他在衡州传教产生影响的记载。可以说,法照在南方衡州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僧人。
法照之所以离开衡州,可能是因为当地传教不成功,试图另辟新的发展空间。法照为什么选择五台山作为目的地,根据《宋高僧传》、《净土往生传》、《佛祖统纪》的记载,是因为在衡州湖东寺僧堂粥钵中见到了五台山诸寺、在五会念佛道场中见到了文殊大圣的感通显现,决定前往五台山巡礼。这表明他是受当时在中国乃至亚洲佛教圈内影响日盛一日的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感召。
五台山自北魏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方的一个佛教圣地,特别是由于《华严经》等经典的流传,五台山逐渐被认为是文殊道场,为世人所仰慕。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所译2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之《菩萨住处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