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净土宗 >>

嘉木扬:蒙古地区的净土思想(2)

分享到:

   在蒙古地区佛教僧俗普遍认为,只要一生依据宗喀巴大师所著的《兜率天上师瑜伽法》(tüšid tengri jagun burqan un bašilgal orušibai) (11)和《往生极乐净土愿》(suwadi orun dur türükü yin yirügel orušibai)去修行或给信众念诵的话,坚信临终时能往生兜率天弥勒净土或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蒙古地区的临终问题依法灭罪

    在蒙古人的信仰意识中,人临终时,一生所造的“尼古勒nikül ”(蒙古语“罪恶”之意)如果不忏悔、不净化的话,往生阿弥陀佛所住的极乐净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蒙古地区,人临终时,家里人必须祈请僧人到自己家里,给死者诵经祈福。断除净化死者生前所造的“罪恶”,使其往生佛国净土。所以说蒙古人,口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Ong ma ni pad me hung),以五体投地礼拜佛教圣地五台山等地。在蒙古地区佛教信仰中,佛教徒一般坚信以念诵六字真言,能忏悔净化罪恶。《阿勒坦汗传》 (Altan Qagan u Tuguji) (12)里记载说: 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是一切诸佛密意本质的总合。即八万四千法蕴的根本融会在一起的真髄,是一切善业和功德的源泉,成就一切利乐的根本,善趣解脱圣道之法理。

   蒙古地区的佛教徒认为,一生坚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净化一切罪恶,消除烦恼。一生能朝拜一次他们心目中的净土西藏的拉萨(lha sa,汉译为“天界之地、供佛之地”被视为佛国净土)、青海的塔尔寺(sku hbum byams pa gling)、山西的五台山等地,即能净化过去罪恶,当来世必定往生极乐等净土最终成佛。

   众所周知,藏传佛教格鲁派(dge lugs pa意为善規派)创始人宗喀巴(tSong kha pa blo po bzang grags pa 1357-1419 善慧称)大师,在青海塔尔寺修行之后,十六岁就赴藏区佛教圣地拉萨求法。时隔多年没有音信,大师有一日收到母亲的书信 (13) ,信中说: 母亲非常想念他想见宗喀巴。但是,宗喀巴大师为了解脱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在净土拉萨的修行不能间断。为此,宗喀巴大师用自己的鲜血给母亲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信,表达对母亲的想念,又叙述了继续修行的必要性。充分体现了宗喀巴大师的

“为母有情愿成佛”的菩提精神。宗喀巴大师的“为母有情愿成佛”的菩提精神广泛流传于蒙古地区。在这种“慈、悲、喜、舍 (mettā karunā muditā upekkhā 巴利语) ” 的佛教思想影响下,又加上蒙古人笃信佛教,因此许多家庭将家里最聪明的孩子送到佛教寺院为僧。蒙古人认为,孩子为僧是家有相当于塑造了一座金塔(Altan suburga)样的福报。出家为僧的孩子,能为“为母一切有情”离苦得乐而精进于修行,是母亲崇高的光荣。

        汉传佛教徒的“帯业往生”与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

  1、汉传佛教徒的“帯业往生”

  在汉传佛教徒的净土意识中,在这一生所造的罪恶即使不能净化,也可以带着在这一生所造善业或恶业,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继续修行。这种净土思想在汉传佛教中称“帯业往生”。这种净土思想成为现代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特征 (14)。而且“帯业往生”是特指带着“恶业”往生极乐净土的人而言。

   《阿弥陀经》记载说:极乐净土有,

   復次舎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雑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舎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昼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15)。

   综上所述,依据《阿弥陀经》所记载的情况进行分析,人即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还有必要继续在极乐净土修行。如果没有必要在极乐净土继续修行的话,阿弥陀佛就没有必要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法。这里最关键是阿弥陀佛说往生极乐净土的人,再也不会入六道轮回。阿弥陀佛又说往生极乐净土的人,能够在极乐净土静下心来,没有私心杂念,只管一心修行,念佛、念法、念僧即得证果。笔者认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就在于上述的思想方面(16)。

   2、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 

   在日本,由于净土真宗的“恶人正机”(17)的净土意识的影响,不管恶人还是善人,人只要死后都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成佛果。受这种净土思想的影响日本人把死者称“浩陶克”(hotoke),即日语佛的意思。这种叫法成为日本社会普遍的净土意识 (18)。

   日本佛教净土真宗的开祖亲鸾圣人(1173-1262),把“至心廻向”一词,不按照传统汉文的读法,亲鸾圣人有其独特的读法和解释“至心廻向”。亲鸾圣人认为问题在于“廻向”这一词本身。通常是众生自己修行的善业向阿弥陀佛等佛菩萨廻向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成就修行者以得正果。这是一般大乘佛教的对“廻向”的解释和理解。但是,亲鸾圣人对“廻向”的理解和解释:阿弥陀佛把自己多劫修行的证果功德向一切众生“廻向”,使其往生极乐净土离苦得乐。此乃阿弥陀佛的本怀。也是日本净土思想他力成佛的根本所在(19)。关于“廻向”,应该说佛与众生之间有着因缘关系“廻向”才能成立。比如,日本佛教的净土真宗的“廻向”思想,不管是廻向佛,还是被廻向的众生,因为有佛与众生的存在,所以才有廻向的必要性。就如同,即使有电视,如果没有人看的话,电视的存在是没有意义一样。原始佛教有这样的教导: “诸法因缘胜,结谢还复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m hetum tathāgato āha tesam ca yo nirodho,evām vādi mahāsamano)。

   笔者认为亲鸾圣人的本意,很可能是站在因缘立场上分析廻向的。就是说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来廻向众生,救济众生往生净土的净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