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区丧事问题 关于丧事问题,一般在大乘佛教徒的宗教意识中,称死亡为往生或成佛。有关举办死者的丧事,因地区和民族的习俗而不同,以此论述蒙古地区的丧葬习俗(Gegür orosigulga yin yoson)。蒙古地区的丧葬办理有自然葬、火葬、土葬、水葬、风葬(20)。
在蒙古地区,人们的宗教意识中,去世后肉体留在人间,只有人的“宿尼素” (sünisü蒙古语灵魂或意识之意) 移脱于净土或其他地方。在蒙古地区有这样的彦语,“生时从生殖器知道,死时从脸面知道”。就是说,人生下来时是从母亲的生殖器而生,人死时从脸面和两眼的闭合的情况知道其死因。在蒙古地区,尸体不能从门搬出。必须从窗户搬出。理由是古时蒙古人所住的房子是以羊毛等制做的毯子裹的蒙古包。蒙古包有天窗。蒙古人的宗教意识中,人死后他的“宿尼素”从天井出去,去往佛国净土。蒙古人认为人去世后他的“宿尼素”,三天才可彻底离开肉体,为此蒙古地区习惯上必须把逝者的尸体放在家里三天。三日之后方可搬出。
在蒙古地区,尸体从脚到头全身用白布包好。蒙古人认为白色代表善业,如果用白布包裹尸体的话,死者定会往生佛国净土。用白布包裹尸体的工作由男性来执行。人去世后3~5日后,尸体放入棺中,四名男性抬往墓地。逝者的长男拿着在白布上写有观世音菩萨的“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在送葬队前面引路。蒙古人把写有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的旗叫“嘛呢鹗古尔格”(mani egurgu),旗杆是用柳树枝做的。女性是不允许同行去墓地的。上述情况仅指土葬而言。
在蒙古地区,一般年轻人或小孩的丧事,是以自然葬(俗称天葬)的方法来进行的。把死者的尸体运到山或森林荒野,让鹰、狼等动物吃尽尸体。同时认为,如果死者的“宿尼素”还符在尸体的话,动物不会吃死者的肉。所以说,死者是否往生净土,看动物是否吃了死者的尸体。综上所述,在蒙古人的宗教意识中,人死后肉体留在人间,只有人的“宿尼素”往生净土。为此,把死者的尸体运到山或森林荒野,让动物吃,这样一来,像狼那样的大动物因吃死者的肉,从而拯救了那些小动物的性命,这也是死者行善积德的又一次机会。而且往生极乐净土的只有人的“宿尼素”,不是肉体,蒙古人的宗教信仰中,人如若执着肉体反而妨碍往生净土。所以说,尸体施舍给动物,是一个往生净土的方便法门。是蒙古地区净土思想的重要特征(21)。
有关蒙古地区丧事问题的诸多细节有待后日细加考查并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著作:
(1) 释思慧《净土五经》(台湾佛教出版社、出版年不详)
(2) 《阿弥陀佛灌顶》(tShe chog hdod hjo dbang gi rgyal po shes bya ba bshugs so,北京雍和宮所藏、出版年不详)
(3) 胡雪峰 嘉木扬凯朝编译《藏汉蒙佛教日颂》(Hu Xue Feng, Tübed kitadmonggol qabsurgagsan qandon nom,民族出版社、2000年)323~367页。又措德南木嘎桑 小谷信千代“西藏的净土教 —民众信仰—”(《净土教思想》第三巻、日本讲谈社、1993年)189~284页。
(4) 胡雪峰 嘉木揚凯朝编译《藏汉蒙佛教日颂》(Hu Xue Feng, Tübed kitadmonggol qabsurgagsan qandon nom,民族出版社、2000年) 445~485页。
(5) 《圣无量寿命与智慧者大乘经》(Qutugtu Caglasi üge nasun kiged bilge bilig tü neretü yeke külgen sodor orusibai,内蒙古图书馆所藏、出版年不详)
(6) 嘉木揚凯朝“蒙古地区的阿弥陀佛信仰”(《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第51巻第1号、2002年)和“蒙古文《圣阿弥陀佛大乘经》的研究”(《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2号、2002年)
(7) 嘉木揚凯朝“西藏与蒙古佛教的活佛由来”(《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21号、2001年)19~49页。
(8) 散普拉诺日布编著《蒙古风俗》(bSam phel nor bo, Monggol un jang agali yin toyimu)辽宁民族出版社、1990年、28~43页。
(9) 寺本婉雅《多罗那它印度佛教史》(秀英舍版、昭和3年)1~5页。
(10) 二木博史 今泉博 冈田和行译《蒙古史》1、(蒙古科学阿喀德弥—历史研究所,監修者田中克彦,日本恒文社、1988年)2页。
(11) 李舞阳主编“藏传佛教礼赞祈愿文 rGyun hdon bstod smon phyogs bsgrigs”(《藏传佛教文化丛书》,民族音像出版社、1997年)9~14页记载,
dgah ldan lha brgyahi mgon gyi thugs ka nas, rab dkar sho
gsar,spungs hdrahi chu hdsin rtser, chos kyi ryal po kun
mkhyen blo,bzang grags, sras dang bcas pa gnas hdir gśegs su
gsol.
兜率天众怙主心、湧如新酪白云端; 遍智法王贤慧称,愿同弟子降临此。
na yi bla ma blo bzang grags pa de, dgah ldan gnas dah bde ba
can,la sogs, dag pahi shing khams gang na bshugs kyang rung,
bdag sogs hkhor bcas thog ma skye bar śog.
我之上师贤慧称、兜率天与极乐天;祈愿我等眷属众,皆先往生彼佛境。
(12) 吉田順一 賀希格陶克陶译注《阿勒坦汗传》(Altan Qagan u Tuguji 日本风间书房、平成10年)144~141页。
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Ong ma ni pad me hung),起源于藏传佛教,由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bSod nams rgya mthso 1543-1588,福德海)传到蒙古地区。《阿勒坦汗传》记载说:
ene jirgugan üsüg ün cinar/ yosun inu kemebesü..
erkin oµ üsüg/ tengri ner ün omug tu torüküi üküküi/ ece
tonilgayu..
erketü maüsüg asuri/ nar un bayiralaldun temeceldüküi ece/
tonilgayu..
ele i üsüg kümün ü/ dorden jobalang aca tonilgayu..
jibqulang/ tu pad üsüg adugusun u kelegei/ mungqarjobang
aca tonilgayu..
jici me/ üsüg birid un olüsküi umdagasqui/ jobalang aca
tonilgayu..
jirgalang tu/ qung üsüg tamu yin küiten qalagun/ joba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