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明末清初的戒律复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千华派,它是一个新兴的宗教团体,有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与旺盛的活动力。千华派虽受时代思潮的影响,也表现出禅、教、律三学一源、大小戒律并弘、显密圆融、戒法世俗化等特色,但其与当时的袾宏、智旭、汉月和弘赞等人的律学主张,在立场上,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立基于律宗来融摄禅、教、律三学,如此一来,把禅者的「摄戒归心」,转向「摄心归戒」,以戒律为行者解脱之要道;同时千华派亦主张「摄戒归净」,然仍不脱以戒律为改革丛林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晚明圆融思潮这一大圈圈之下,各宗各派仍保有各自的宣教空间,走自己想要改革的途径,呈现出百家争鸣、多元分化的复兴景况。
千华派最重要的祖师是古心、三昧和见月等师资,他们三人的关怀层面广泛,对于社会教化也有深刻的体认,均强调巨模意义的佛教社会伦理(兼及佛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沟通交流 ) 甚于微模意义的个人修行。他们三人分别于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贡献千华派,使之成为明末清初戒律复兴的重镇。
千华派兴起于明末极度世俗化的佛教丛林积弊中,古心、三昧和见月等师资,一面回应当时禅、教、律三学一源、大小戒律并弘、显密圆融、戒法世俗化的时代思潮,一面本着律宗的立场,高举回归律宗之神圣标帜,适时地对治丛林过度世俗化的问题,同时使佛教戒法扩充为具有社会性与开放性的佛教伦理,有助于佛教戒法的真正落实,成了明末以来律学弘化与宗教伦理实践的重镇,证明了在戒律的根本精神指导下,凡是能因时因地持守戒律的教团,其流传的时间就比较长,社会影响也比较大。宗教之神圣化不能无顾于现实背景的世俗化问题;相对地,如何随方随时应用世俗化,则必须熟习戒律之后,方可灵活圆融,在不违律制的精神下,把看似世俗化的蜕变,转化为宗教的神圣性功能。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神圣化与世俗化孰轻孰重,没有一定的答案,它需要用智慧因时因地而制其宜的改变,方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流传。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
第二章 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兴起之背景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人所见的丛林诸问题
第二节 明清两朝宗教政策的不当管理
第三节 寺院经济形态的改变及衍生的丛林弊端
第四节 明末清初禅净诸宗的世俗化及其产生的流弊
第一项 禅学的形式化及其不良影响
第二项 其余诸宗的庸俗化及其积弊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明末清初之丛林改革与律学主张
第一节 云栖袾宏之丛林改革与律学主张
第二节 蕅益智旭之丛林改革与律学主张
第三节 汉月法藏之丛林改革与律学主张
第四节 在欥弘赞之丛林改革与律学主张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如馨古心之崛起及其影响
第一节 如馨传略与明末丛林规制改革之嚆矢
第二节 古林派传人之弘律
第三节 古心的律学思想
第四节 古心对晚明佛教丛林之贡献
第五章 寂光三昧之继起与开展
第一节 寂光三昧的生平与宗教行践
第二节 三昧的著作与其戒律思想
第一项 三昧的著作
第二项 三昧的戒律思想
第三节 三昧对晚明佛教丛林之贡献
第六章 见月读体之律学集成与发扬
第一节 见月的生平事迹
第二节 见月对丛林体制的改革
第一项 创立《丛林十条规约》
第二项 结界立规、恢复安居之法
第三项 兴建宝华山律宗道场
第三节 见月的著作
第四节 见月的戒律思想
第一项 批判传统佛教丛林戒律的过失
第二项 继承南山宗的传统,肯定戒律在宗教修习中的地位
第三项 在传统的戒律框架中活化戒律生命
一、戒律思想更圆教化
二、随方毗尼原则的灵活运用
三、戒体理论之圆融化
四、南山宗统之辨
第五节 见月对明末清初佛教丛林之贡献
第七章 见月之后千华派的进展及其影响.
第一节 定庵德基嗣席宝华山
第二节 书玉宜洁分灯杭州昭庆寺
第三节 千华派之旁出系谱
第四节 宝华山千华派的进展及其传承
第五节 千华派丛林改革的影响与评价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一、宝华山慧居寺图
二、宝华山戒坛图
三、宝华山铜殿图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依姓氏笔划排列)
一、基本史料
1. 幻轮编,《释氏稽古略续集》,收入《卍续藏》133册。
2. 元贤,《律学发轫》三卷,收入《卍续藏》106册。
3. 元贤,《四分戒本约义》四卷,收入《卍续藏》63册。
4. 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收入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58册,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89。
5. 弘赞,《沙门日用》二卷,收入《卍续藏》106册。
6. 弘赞,《沙弥律仪要略增注》,收入《卍续藏》106册。
7. 弘赞,《归戒要集》三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8. 弘赞,《八关斋法》一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9. 弘赞,《比丘受戒录》一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10. 弘赞,《比丘尼受戒录》一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11. 弘赞,《沙弥学戒仪轨颂注》一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12. 弘赞,《梵网经菩萨戒略疏》八卷(附《半月诵菩萨戒仪式注》),收入《卍续藏》60册。
13. 弘赞,《四分戒本如释》十二卷(附「摄颂戒相图」),收入《卍续藏》107册;收入《卍续藏》63册。
14. 弘赞,《式叉摩那尼戒》一卷,收入《卍续藏》64册。
15. 弘赞,《四分律名义标释》四十卷,收入《卍续藏》70册。
16.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
17. (清)世宗,《御制拣魔辨异录》八卷,收入《卍续藏》114册。
18. 如馨,《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收入《卍续藏》107册。
19. 成鹫,《鼎湖山志》,收入《中国佛寺志汇刊》1辑47册,台北: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95。
20. 见月,《传戒正范》四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3。收入《卍续藏》107册。
21. 见月,《毗尼止持会要》十六卷,收入《卍续藏》61册。
22. 见月,《毗尼作持续释》十五卷,收入《卍续藏》65册。
23. 见月,《一梦漫言》二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5。
24. 见月,《毗尼日用切要》一卷,收入《卍续藏》10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