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天台宗 >>

罗什译经与天台宗之成立

分享到:
释明生一、罗什之生平   鸠摩罗什(Kumarajiva ,350~409年),又作鸠摩罗什婆或鸠摩罗耆婆等,略称罗什,意译为童寿。据《高僧传》卷二、《出三藏记集》卷十四等记载: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1父名鸠摩罗炎(Kumarayana),母名耆婆(Jivaka),兼取父母之名为罗什。2七岁随母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毘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3九岁随母渡印度河至罽宾,师事当地名德、罽宾王堂弟槃头达多(Bandhudatta)法师,从受《杂藏》、《中阿含经》及《长阿含经》等,共可背诵四百万言。“达多每称什神俊,遂声彻于王,王即请入宫,集外道论师,共相攻难。……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无言。”4   十二岁时,其母携还龟兹,途经月支北山,进到沙勒(今新疆西北喀什一带)。罗什在疏勒停留一年,其间习诵《阿毗昙》,通晓《六足论》,并诵持《增一阿含》,兼通有部教学。在疏勒国有位喜见三藏,向疏勒王进言道:   此沙弥不可轻,王宜请令初开法门,凡有二益:一、国内沙门,耻其不逮,必见勉强。二、龟兹王必谓什出我国,而彼尊之,是尊我也,必来交好。5   于是,疏勒王采纳此谏,即设大会,请罗什升座宣讲《转法车仑经》。龟兹王果遣重使,酬其亲好。   在疏勒,罗什所习学的是,以原始佛教经典和研究小乘有部教学为主,进一步学习四吠陀(《梨俱吠陀》、《萨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五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学,习学印度诸学,兼通阴阳、天文学,同时亦可占卜吉凶,所谓:“阴阳星算,莫不必尽;妙达吉凶,言若符契。”6   罗什在疏勒又师事莎车(Yarkand)王子——须利耶苏摩(Suryasoma)研习大乘佛教,苏摩才技绝伦,专以大乘为化。为罗什讲说《阿耨达经》(此经乃说佛陀应耨达龙王之问,宣讲般若空义)。此前罗什学有小乘《阿毗昙》,而信受小乘说一切有部“二世实有,法体恒存”之理论,当听到此经所说的“阴(五阴)界(十八界)诸入(十二入),皆空无相”时,即怪而问道:“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苏摩即回答道:“眼等诸法,非真实有。” 于是,罗什研核大小,往复移时,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感叹道:“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鋀石为妙。”7 自此,广求义要,复从受《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大乘中观学派之著作。   之后,罗什随母进到龟兹之北界——温宿国,与一名冠诸国的道士辩论,大获全胜,令其“迷闷自失,稽首归依”,“于是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躬往温宿,迎什还国。广说诸经,四远宗仰,莫之能抗。”8 二十岁时,受戒于龟兹王宫,从罽宾律师卑摩罗叉(Vimaraksa)习《十诵律》。不久,什母欲启程往印度,临行时对罗什道:“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其可如何?”罗什毅然回答道:“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蒙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9于是留住龟兹,初止于新寺,披读《放光般若经》,后住雀梨大寺,广诵大乘经论,洞其秘奥。龟兹王为造金师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令什升而说法。“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每年讲说,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其见重如此。”10   罗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川。前秦主苻坚意欲迎什入华,于建元十八年(382年),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行前嘱吕光在攻下龟兹时,从速送罗什入关。二十年,龟兹攻陷,吕光莫测罗什智量,又见年龄尚小,便以常人对待。次年,苻坚被杀,吕光割据凉州,自立为凉王;罗什相随至凉州,遂被留在那里凡十七年,隐晦深解,无法弘传。后秦弘始三年(401年)五月,姚兴派属将姚硕德攻打凉州,当年九月吕隆兵败投降,于是罗什在弘始三年(401年)十二月廿日被迎至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   自弘始四年(402年)正月开始,罗什在长安一直致力于佛教经论的翻译事业。弘始十一年(409年)八月二十日,罗什卒于长安,“即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11二、罗什之译经   有关罗什翻译的经论,在《高僧传》的<罗什传>中列举了《小品》、《金刚般若》、《十住》、《法华》、《维摩》等三十一部,“凡三百余卷,并畅显神源,挥发幽致。”12《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鸠摩罗什传>中亦有类似记载,具体名目大同小异,计“三十二部,三百余卷”。13而在同书的卷二,则有不同的说法,其记载曰 “……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晋安帝时,天竺沙门鸠摩罗什,以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年)至长安,于大寺及逍遥园译出”。14兹就其经名与译出年代列录如下:   《新大品经》二十四卷,后秦姚兴弘始五年(403年)四月二十二日,于逍遥园译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讫(译竟)。   《新小品经》七卷,弘始十年(408年)二月六日译出,至四月二十日讫。   《新法华经》七卷,弘始八年(406年)夏,于长安大寺译出。   《新贤劫经》七卷,今阙。   《华首经》十卷,一名《摄诸善根经》。   《新维摩诘经》三卷,弘始八年(406年)于长安大寺出。   《新首楞严经》二卷。   《十住经》五卷,或四卷定五卷,(罗)什与佛驮耶舍共译出。   《思益义经》四卷,或云《思益梵天问经》。   《持世经》四卷,或三卷。   《自在王经》二卷,弘始九年(407年)出。   《佛藏经》三卷,一名《选择诸法》,或为二卷。   《菩萨藏经》三卷,一名《富楼那问》,亦名《大悲心》,或为二卷。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一名《集华》。   《无量寿经》一卷,或云《阿弥陀经》。   《弥勒下生经》一卷。   《弥勒成佛经》一卷。   《金刚般若经》一卷,或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诸法无行经》一卷。   《菩提经》一卷,或云《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遗教经》一卷,或云《佛垂般泥洹略说教戒经》。   《十二因缘观经》一卷,(今)阙。《菩萨呵色欲(经)》一卷。《禅法要解》二卷,或云《禅要经》《禅经》三卷,一名《菩萨禅法经》,与《坐禅三昧经》问(疑为“同”字)。《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所集。《大智论》百卷,于逍遥园译出,或分为七十卷。《成实论》十六卷。《十住论》十卷。《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百论》二卷,弘始六年(404年)译出。《十诵律》六十一卷,已入律录。《十诵比丘戒本》一卷。《禅法要》三卷,弘始九年(407年)闰月五日重校正。   以上所举罗什所译的各经论,是经过僧祐精严查证的结果,应该是非常可信的。但在《历代三宝纪》中,却将其大幅度地增加,罗什所译计“九十七部,合有四百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