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天台宗 >>

论天台宗智顗止观体系的建立过程(3)

分享到:

  需要指出的是,智顗认为四种四谛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次第之分,但依人的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观照。根据这个观点,他将止观分为渐次止观、圆顿止观、不定止观三种。他区别说:“若作浅深轻重者。渐次观意也。若作一实四谛不分别者。圆观意也。若作更互轻重者。不定观意也。”即如果行者将四种四谛看作是认识上必须经过的不同阶段而修止观就是叫做渐观。如果行者能够认识到四谛实际上是同一实相而不做分别就是圆观。如果行者即不按顺序依次起观这四种四谛,也不将其看做是同一实相,而是有时观这种,有时观那种,这就叫做不定止观。智顗指出,虽然这三种观法方式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皆是大乘法相故须识之”。
  5、六即
  在通过对“发菩提心”的分析建构起了自己的止观理论后,智顗更进一步的说明了在实践中止观的不同层次。他提出六即说,即理、名字、观行、相似、分真、究竟即是菩提,即是止观。理即是如来藏理,以上已经论证此理即是菩提即是止观。此理虽然贯穿一切,但普通人因为无明而并不知晓,必须通过听闻阅读经卷才能了解,从名字中通达实相,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就称作名字即菩提,即止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若只是闻名口说,也是无用。就好象虽然蛀虫在木头上留下的痕迹偶然成了一个字,但对虫子来说,它不会知道这字是什么意思。所以,要想证悟必须观行。由于观行的深入,渐渐明白了所有法无非佛法,因此世间出世间一切行为都可达中道,这就叫做相似即菩提。有了这种相似菩提的觉悟,无明的乌云就开始渐渐散去,真如的阳光开始照耀,行者一步步地走上成道之路。此种情况就称作分真即是菩提。最后,圆满证道,这就叫做究竟菩提,究竟止观。

四、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出智顗建立止观体系脉络。他首先从大乘佛教的基础出发,指出“发菩提心即是观,邪僻心息即是止”;其次,论证“菩提心”即是佛法的究竟;最后合理地得出结论,止观即能囊括佛法修证的始终。
  显然,在智顗那里,止观实际上是对佛教大乘空宗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的一个简练概括,它蕴涵着佛法最究竟的真理。而这种蕴涵是通过“菩提即止观,止观即菩提”的过渡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