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学教育 >> 教內佛学教育 >>

认识寺院教育(2)

分享到:

  ①寺院的职能——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中心机构,是导凡入圣的设施。道场是“佛陀教育的中心”,道场是个冶炉,炼铁成钢,把凡夫炼成佛菩萨,这个道场才真正值得人尊敬,才是真正的福田,在这个道场出钱出力,是真实功德。无论出家、在家,住在这个地方,就是要超凡入圣,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这个地方决定不是福地。
  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觉心,真正把出家的本份事情做好了,就有无量功德;如果误导众生,那大概会堕二十层地狱。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也没有害过人,即使不上天堂,也不至于堕地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出家身份,就是要教学,不能说你在学校做个教员,天天不上课,带着学生去玩,虽然没有害学生,但没有尽到责任。要晓得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尽分尽职,做应该做的事情,做不好,就有过失。
  道场是“信仰的中心”,这个信仰是尊师重道。我们称创教的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供养他,就是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连创教的老师,我们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敬的道理?远祖,千万年前的祖先,我们还供一个祖先牌位来祭祀,眼前的父母怎么会不孝顺?
  我们常说一个人厚道,厚道在不忘本,具体的表现是对老师的尊重和孝敬。世间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对他的恩德我们念念不忘,逢年过节去看看老师,送些供养给老师? 老师的子女,也要尽心尽力去照顾,跟亲兄弟没有两样。这样能振奋老师的心,对于整个社会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老师是社会上一切行业中最清高的,但是很辛苦,待遇微薄,做学生的能够这样,对他是很大的安慰,能够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古代帝王接见老师时,行降阶之礼,皇帝在东面,老师是西席,用宾主之礼来接待老师,对他特别尊敬。从前做老师的穷秀才,可能他家里吃饭都有问题,但是在社会上应酬,他总是作上宾,这是社会对老师的尊敬,这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我们一定要报师长之恩,从自身做起,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希望一切大众都能知道孝亲、尊师。一个人真正能孝亲尊师,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自然有分寸,不敢胡作妄为;不然就对不起父母师长。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教导,他能时刻放在心上,这样他怎么会做坏事呢?由此我们明白,信仰不是信仰宗教,是信仰理论、方法;是对事,不是对人。
  道场是“研究的中心”,凡是有志于佛陀教育工作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来推行这个工作,把佛陀教育发扬光大。在家同修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的,也可以做兼职的教员,做客座教授;出家是专职的,不是兼任的。所以对于在家同修,也非常欢迎他们来从事于研究的工作。
  道场是“指导的中心”,协助其他道场,协助一切信徒。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于任何行业,我们一定要教导他,就在他现前生活工作之中实践菩萨道。家庭主妇如何落实六度万行,商人应该怎样修三福、六度、十大愿王,都要指导他,教他怎么做。
  道场是“事业的中心”,这是各行各业的咨询中心。如果能把寺院发展到这种功能,佛教怎么会不受人尊重?出家人走在外面怎么会不受人尊敬?道场是“精神生活的中心”,我们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比如针对学生的,学生里又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为他们举办活动,让他们很快乐的度过假期,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人对事的方法。在娱乐当中来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在德行、学业、体育等各个方面进步。
  针对家庭主妇举办讲座,针对商人举办讲座,告诉他们怎么样持家、怎样发财,这里头有许多因果关系,懂得因、懂得缘、懂得用心,得到的是正当的。这是佛教智慧,包罗万象,所以道场也是“业余活动的中心”,事情是做不尽的,全是智慧。虽然做这么多事情,帮助整个社会,心里若无其事,清净不染,这样我们便成功了。
  ②僧众的任务——僧众是住持维护及推行此一伟大教育工作之专业教育家。出家是专干这一行的,社会上任何行业,都没有这个行业伟大、充实,我们要认真努力,把这个事业发扬光大,这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期望。章嘉大师说?我们真正发心,一切都交给佛菩萨,自己专心在道业上,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实践佛陀的教诲,帮助社会各行各业繁荣兴旺。而我们自己不要操心,时节因缘到了,没有道场,佛菩萨就送道场来。现在没有送来,是我们妄念太多,送来了会帮助我们增长贪瞋痴,他们怎么会做这种事情?等看到我们心地清净,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了,佛菩萨就会把重任委托给我们。这时虽然做但心里丝毫不沾染,决定不妨害自己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住真实智慧。
  ③信众的任务——信众是协助僧众推行佛陀教育工作之兼职教育家。真正护持道场,要了解这是一个什么事业,也应该知道怎样去护持。那么我们也明白,将来的寺院不要再建宫殿式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常讲佛法讲求的是现代化与本土化,如果还建宫殿式的寺院,换一句话说,是让现代人回去当古人,这谁都不甘心。所以一定要建现代化的建筑,利用现代科技来弘法利生。
  现代建道场,应当盖学校式的,可以多看看学校。如果规模大,可以参观外国的大学城,一个城就是一个学校,我们去参观对我们启发就很多。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是观光考察,不是闭门造车。如果小型的道场,我在美国所观察到的是老人公寓,一九八二年我到美国,在三藩市有同修请我讲演,场所是一个犹太人办的老人公寓,住了四百多个老人,里边附设幼稚园,这个构想太好了。老人的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小孩就送到幼稚园来,所以他们虽然住在老人院,每天还有时间跟家人接触。幼稚园下课十分钟,小朋友就来敲门,看公公、看奶奶,很有趣味。老人跟小孩只能玩几分钟,久了他们也厌烦。我看到这种情形,认为现代要建这样的道场,现代度化的是退休人士,他们才有时间听经、念佛。一般年轻人工作繁忙,在社会上分秒必争,只能给他们佛教很好、佛教不迷信的印象,他们能接受这个观念就很好。要深入理解,真正修行,大概要等退休之后。这也是我动念头建弥陀村的原因。
  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就把我这个构想跟赵朴老谈,他很高兴,他说这样我们老年人就有地方去了。我跟他说?现在中国所有的寺院开放,做观光旅游,我非常赞成,这是国家很大的收入。但这些地方已经不能适合修行,观光客那么多,出家人应接不暇,头昏脑胀,那还有时间、精力去看经?佛教育应该另建道场,建象学校一样的新道场,全国十个就够了。从前交通不方便,所以道场需要的多,可以就近参学。现在交通太方便了,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将来发展,就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佛教城。这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学会。学院,是研究中心,培养人才的?学会,是信徒活动中心,在里面可以听经、研究、用功。另外,我们设立图书馆,图书馆就是藏经楼,里面也设置教学中心,培养这一宗的弘法人才。朴老年纪大了,这些理想,希望你们年轻人去完全,只要肯认真修学,一定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