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戒律制度 >> 现代管理 >>

中国佛教寺院制度之音乐及管理组织(3)

分享到:

早晚课除了彰显根本的大乘佛法,也包含多种的宗教实践,如念诵经、咒,以唤起佛陀的教诲,或以护卫伽蓝,如回向、发愿、归依佛法僧三宝等,于仪式中,每一部经,每一首咒、偈、赞和每一个姿势,都于寺院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意义。
  佛教音乐是功能性的,并且通常由群体的参与得以圆满。严格说来,佛教梵呗是大众融合与相互应照的实践。寺院僧众受教导于唱梵呗时相互调和,唱梵呗者不仅念住于自己的唱诵,更须敏感于大众梵呗的状况。这点在早晚课诵时特别强调,僧伽透过梵呗体验与认知自己心念及身体的状况,同时也能在大众中了解别人的情况。于唱梵呗时,知道自己与别人的不足之处而相互调节。
  因此佛教梵呗不但增进修行者本身精神层次的提升,也能促使僧伽沟通彼此内明的开发。早晚课梵呗是一重要的历程,僧伽于其中学习、实行和净化其宗教修行与群体融合。
   
〔社会关系之经营〕
   
  任何形式的机制,经历了不同时代与空间的发展,必然遭遇适应、排拒和社会转型等问题。作为一社会与宗教机制,佛教僧伽和寺院具备一套长久性的理念,这些理念是关于如何成就其宗教目标,而这些目标是一般佛教信徒所认可的。根据这些理念,寺院生活、训练、组织和立法随之建立。而且,寺院也是僧伽和一般信众教义开发与循环的连结点。因此,关于如何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引介佛教文化与如何调和佛教的政治环境,深切关系到佛教的常住和发展。针对这个议题,我要强调学习佛教音乐的重要性,除了展现音乐于寺院之宗教实践的重要功能外,也因其能显示丰富的讯息,也就是在仪式与音乐的行动中,具体呈现佛教教义和寺院的社会关系。
  仪轨和音乐使人们的认同和世界观有效地(再)塑造和(再)建立,传统的限围性和不限围性,因而可运作为宗教阶层感的确立和指示。进行早晚课时,每一位参与者有其适当的位置,显示了个人的宗教和社会职份与角色;仪轨与音乐实践,也呈显了僧伽的社会政治环境。虽然传统上认为僧伽是置身于世俗事物之外的一群,但身为大社会的一份子,僧伽常深受社会、文化和政治情况的影响。早晚课的仪式内容,除了显示寺院团体的哲理与美学外,也包含了对在家人的宗教情感和日常生活问题的关照。
  作为中国佛教的核心仪轨,早晚课养成中国佛教徒的宗教概念与情感,其运作在寺院之内,也在寺院之外,尽管早晚课诵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僧伽,此仪轨对社会深刻地代表了当前佛教的完整秩序。僧伽/大众关系和仪轨的内化/外化安排,在早课中也透露了一些讯息,我认为早课的二个平行仪轨(平常日与初一、十五日),蕴含了不同的宗教功能和目的。明白地说,一个是寺院内部僧伽日常修习的功课,另一个是延伸关注的领域到寺院外的社会与大众,甚至于国家。农历的初一、十五日,传统上是在家众常拜访佛寺的时间,早课内容因此也有了变易,纳入了一些明显和在家众有关的仪文,例如加入了疏文的宣演,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与问题:他们的健康、长寿、生活的安宁与福利等。这部早课仪文扩充了对寺院内在功能   (3)   的关注到社会和国家,这些从文疏、赞、偈中皆可看到。
  对中国佛教徒而言,寺院社会关系的经营是个重要的议题。生处于一非佛教国家,中国佛教徒和其他中国人有两个根本的社会差异:第一,他们不同于非佛教徒的信仰系统、世界观和社会目标。第二,他们不同于霸权或统治者其权力系统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利益,甚至寺院僧团的组织和发展,因此可能受到较大的挑战和牵制。
  在非佛教国家,佛教音乐常是结合地方和佛教(源于印度)音乐特性的乐种。以中国佛教梵呗为例,仪轨结构、仪文形式、经、咒和某些偈文、念唱技巧和形式、咒的梵音念诵,都呈现印度和早期佛教文化的特色,反应此宗教于印度半岛的根源。另一方面,赞、偈、曲牌、旋律牌和某些仪式程序,明显是属于中国的,显示佛教对地方需要和既有文化的采用与适应。
  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属性是难以判定其起源的,例如自由唱诵梵呗的技巧,至少在印度吠陀时期已存在、实行了。但中文是一个和梵文(或其他印度语言)截然不同的语言,无法完全采用印度的念诵技巧。再者,中国佛教徒需要顾及地方的念诵形式及佛教哲学,中国佛教法器也不同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和许多其他的佛教传统。然而,这些乐器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又十分独特,这再一次反应了梵呗对当地文化形式的融合与修正,及适应于一个移入宗教其哲学上的必要。
  音乐和仪轨实为中国佛教僧团一个丰富的创造动力,引介了活跃的互动于文化的多元论谈中:以结合主要文化、以议谈佛寺的社会次序、以建构僧伽的社会认同,及以组织和教化特有的意涵和价值观,为此传统的理想论述。由于其抽象的本质和非固定经验性,音乐于是提供了僧伽一个主要途径,作为新与旧、中央与边陲的媒介。根基于印度佛学和实践,佛教的移植中土,已大量吸取中国地方音乐文化的养分。此一过程实为一政治与宗教宣传的运转,并结合哲学的基础,可适应于不同时空的宗教需求。
  (编者按:本文部分内容曾在一九九八年发表于民族音乐学会第四十三届国际年会)
   
【注释】
   
  (1)   Bennett   基本上将文化视为一社会管理的领域,他相信文化的独有性是「较少取决于实践的特殊性,而是在于管理工作与规划的特殊性,从中这些实践进而被铭刻出来。」(Bennett   1993:70)。  
  (2)「0」、「o」、「‧」分别指强、中强和弱音。
  (3)   于此,「内在」意旨此功能为寺院修行者的目标。这些人进入此宗教机制(寺院),而一系列常住的理念、训练、组织和立法因而产生。同时我用「内在」以相对于「外在」,指在家众或寺院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