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理论 >>

南传佛教的介绍(3)

分享到:

如从南传的定禅修习过程而言,当具有安止定五自在能力时,从色界安止定中出定后,会“思惟” 定中的意识状态和目标的本质。 然而,四念处的毗婆舍那止观是超越语言、文字、形相、颜色、观念的当下、直下的如实观 (reflection without thinking and reasoning)。《清净道论》里有提到,修习毗婆舍那观约在第三观智时会有一个「思惟三相」的过程,但这也跟北传所说的观想、思惟观、宏观不同;一位缅甸禅师解释「思惟三相」是一种「推论内观」,但也要有「实用内观」的基础才能进行此过程,也就是说,已经具有内观自己身心当下缘起的剎那定基础后,才有能力外观他人、观过去、观未来的缘起。

 

■ 中道 与 中观 

在还没有接触原始圣典之前,经常听到或读到佛弟子们宣说:「不苦不乐即中道」 或「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即中观。有人说 “中观” 境界最高,又有人说 “禅宗” 境界最高。

我们要诚实的行解佛陀和其直承圣弟子的教义,要契入止观修行解脱层面,不能仅在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宗教体验、或形而上学层面做推论、思辩。 佛陀曾以一个调整琴弦松紧的譬喻,开示修行要领,佛陀亲自证授的四念处(婆舍那观禅),正是用来如实觉观和内明身心五蕴,用来体检行者的身心状态的;正念---正观,如同一架censer或探照灯,正念坚深的话,对身心的松紧、苦乐、境界,皆得清清楚楚。

贫老病死苦,不光是2500多年前佛陀那时的印度而已,纵观、横观整个世界,25个世纪以来无处不是这样的苦呢? 佛法的苦,主要是指生灭无常的「行苦( Sankhara Dukkha / Suffering of Formations」,这行苦在四念处的修习程中是要被如实见的。 《中部尼柯耶》这样诠释「不苦不乐」:离欲界的五欲、五盖进入色界、无色界、乃至涅盘的宁静时,不执着喜乐,堪称不乐;而自利利他的涅盘为苦的熄灭,堪称不苦。 《中部尼柯耶》又诠释:习修止、观,随着次第,于二禅时语行安息,于四禅时身行安息,于灭尽定之身、口、意三行安息的「究竟断遍知(cessation of all formations)」时,将破一切我执、法执,达至无相解脱 / 无愿解脱 / 空性解脱 / 慧解脱,这与涅盘仅是同过义不同名而已。

四念处就如同一条经线,贯穿三十七道品解脱之道,而至涅盘;四念处的正念,用来平冲五根、五力,用来检视七觉支、成就八正道;四念处的正念,用来如实知、如实见十二缘起的纯大苦聚,成就法住智;用来如实知、如实见十二缘起的纯大苦灭,成就涅盘智;四念处的正念,用来如实知、如实见四圣谛的苦与苦集,用来如实知、如实证四圣谛的修行之道与苦灭。 这才堪称为正观或中观、正道或中道啊!

不管修习任何法门,只要想入涅盘之门,都要转入这个衔接管道或命脉中心要道---四念处。 正确行解四念处到一个程度,当不难辨别其它法门的止观程度,因为它有择法觉知能力。 佛陀一再强调:这是达至涅盘的唯一道路。 我们既然已声闻了佛陀自觉的教法,为何我们还要舍本逐未、于回曲折呢? 为何我们不理性、公正、勇敢的放下先入为主的情感包袱呢? 何以我们要自作聪明、固执顽强、怀疑又曲解佛陀的教法呢? 我们都是佛陀的声闻弟子啊!

 

■ 正视巴利 或 巴利英译圣典

史实告诉我们,佛教在长期发展中, 历经错综复杂的流变,或多或少被加入了历代祖师们的思想,以及各时代、各地区的习俗信仰,加上译经上语言的隔阂,梵文转成华文不仅是体制上不同,中国译经传教师亦非直接来自印度,而是展转从其它地区或国家来的,比如安世高来自波斯,支娄迦签来自月氏,康僧会来自康居…等;再说,汉译的梵文原典残缺不全,而且二千多年来未曾结集勘审,所以参读南传上座部的巴利或巴利英译经论是必要的,其理由是:

1. 由于上座部的「保守」精神,得以完整的保留巴利三藏和其它重要论著传到南亚。

2. 南传上座部僧人必修巴利文,以共同的巴利圣典为依据。

3. 自阿育王之后,上座部佛教再举行过第四次的1250僧人、第五次的2400僧人、第六次的2500僧人大结集,依照二千五百年前第一次结集经典的程序,严谨地审核巴利三藏。所以较原始、完整的巴利三藏引起国际学者们的重视,加以研究和翻译。

4. 佛灭二千五百余年后之今日,当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原始比丘僧团之面貌轮廓,在缅、泰等地依然可见;同时佛陀亲授的四念处依然遵行实践、承袭不衰。

5. 上座部佛教重视修慧,止与观的行持方法、性质、次第、内涵交代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们真的爱护自己、真的爱护别人,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解脱而努力,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引导他人至解脱..(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寻法比丘中译序)。』这话值得我们深省啊!南传上座部佛教虽然着重解脱修持,但这却是更积极、更落实地在行深远的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缅甸的Sujata尊者在修习内观智慧后这样说:如果没有躬身精勤修习毗婆舍那,那么弘法将只是局限在书本上的思想范围,或只能向信众宣讲布施和伦理道德层面的福报而已,这些思想、理论,与实修所得到的真相、观点是非常有偏差的。(甚至是极大偏差的!)

■ 结 语

再让我们来欣赏一首长老偈 (Theragatha) 吧:

Flowers of Deliverance 解脱之花

Full trained and firm in right endeavor, 绵密的修习和坚毅于正精进

With mindfulness one's very own domain. 以念觉为自依处

If with such flowers of deliverance one is decked, 佩带这解脱之花的---

This stainless one will never be reborn. 出污泥者将不再轮回

 

一个人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

尸骨可积累如王舍城的毘富罗山高;但若

如实修习止观,如实断三结、正智四圣谛,

当得须陀含果,永不堕恶趣,

未久究竟得解脱。 佛陀在《无始相应经》里这样告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