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理论 >>

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與心識活動(4)

分享到:

├─────┼───┼───┼───┼───┼───┼─────────┼───┼───┼────┤
│速   行│   │   │   │   │   │     1     │   │   │     │
├─────┼───┼───┼───┼───┼───┼─────────┼───┼───┼────┤
│彼  所  緣│  1  │  1  │   │  1  │   │         │   │   │     │
├─────┼───┼───┼───┼───┼───┼─────────┼───┼───┼────┤
│   死   │  1  │  1  │  1  │   │   │         │   │     │     │
└─────┴───┴───┴───┴───┴───┴─────────┴───┴───┴────┘
 

二 心識活動的路線

前面提到“上座部立九心輪”,是根據唯識家的舊說,其實在上座部的重要論典如《清淨道論》及《攝阿毗達摩義論》中,都沒有“九心輪”這樣的說法。然而這個思想體係中,除了上述的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外,尚有一種稱為“毗提”的。“毗提”譯為“路”,意即“心識活動的路線”或“過程”。這種過程又叫“路心”有七種:即根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彼所緣,再加前面的有分為八種。此即唯識家的所謂“九心輪”。現在依六路來敘述。六路:為眼門路、耳門路、鼻門路、舌門路、身門路及意門路;或為眼識路、耳識路、鼻識路、舌識路、身識路及意識路。這是說有六條通過不同的根門而轉起心識活動的路線。

1.五門的路線──在眼耳鼻舌身的五門,有極大、大、小、極小的所緣境;在意門則有明瞭和不明瞭的所緣。如是對六種不同的境界現前而如何轉起心識的活動呢?有生、住、滅的三剎那名為一剎那心。住於色法的有十七剎那心的生滅壽命。五種所緣來現於五門,要經過一剎那或多剎那心而達到住位。所以若所緣色是經過一剎那現於眼前的,則從此有分識波動二次,停止了有分之流以後,轉向於所緣之色(喚起對色的注意),便生起一次五門轉向心的生滅。從此次第的生起見色的眼識,領受的領受心,推度的推度心,確定的確定心,各有一次生滅。從此便於欲界的二十九種速行心(不善心12[22~33]+善心?[1~8]+笑心?[72]+唯作心?[73~80]=29)中隨得一緣即動七次的速行。隨著速行的結束,適宜地轉起二次的彼所緣心,從此便墮入有分。如上面這樣生起十四剎那的路心,二剎那的有分波動,以及過去的一剎那心,便具足十七剎那心。此後那個境界便消滅了。像這樣經過十七剎那心相續的所緣,那是極大的境界。如果現在前的所緣較弱,在過程中不能生起彼所緣心的,則名為大境;這便是說僅僅終於速行便墮入有分,所以沒有彼所緣心生起的。如果來現的所緣,在過程中不能生起速行心的,名為小境;因為速行心不生,則僅轉起二次或三次的確定心後,便墮入有分。如果來現的所緣,在過程中連確定心也不能生起便沉沒了的,則名為極小境;此唯有分心波動,卻無路心的生起。於眼門是這樣,於耳、鼻、舌、身等門也是這樣,如是我們知道於一切五根門有四級心轉:一、到達彼所緣,二、到達速行,三、到達確定,四、無路心生起。其所緣的境界也有四種。

從上面這些敘述,我們知道通過五根生起的一念心識,既是隨著大小強弱不同的境界,也在時間的長短上而有所不同的。最長的完成一念要經過十七剎那心。關於十七剎那心的次第和名稱是這樣的:
   1. 過去有分
   2. 有分波動          ┐
   3. 有分斷           │
   4. 根門轉起          │
   5. 五識           │
   6. 領受           │
   7. 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