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关怀 >> 文化促进 >>

香品、香具与香文化(6)

分享到: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亟于通过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对宗教、对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严重的摧残。诸如香文化之类的东西完全被当作迷信或“封资修”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政治走向开明,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贫富差距加大、人际间疏于交流、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问题日益突出,痛定思痛,当今有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地需要宗教给予精神的支撑,需要象香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弘扬香文化,实践和发展香文化,既为时代之所需,也为经济、文化条件所允许。
  从大陆佛教来说,二十多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推动整个香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佛教界自身来说,对于佛教的香文化缺乏研究,对于信众香客的入寺烧香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存在着盲目烧香、滥烧香的现象,不仅给世人造成一种迷信、功利的观感,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在宗教礼仪中,各种香品以其馨香袅袅的特点,常用来清洁环境、烘托气氛,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被当作一种载体,用以表达一份虔诚、一份敬仰、一种灵悟净妙之心。可惜入寺烧香的人很多,真正认识香所代表的意义、能用心来敬香的人极少。
  有鉴于此,佛教界一方面应对佛事用香的原料、配方、制作、流通、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寺院周围的售香情况进行监督,对入寺烧香加强管理,对不法商贩兜售的劣质有害的香和带有迷信色彩的香予以抵制;一方面应指导信众正确认识香和香文化,以及如何礼佛敬香,以提高对香的鉴赏能力,应大力易风易俗,提倡合理烧香、文明敬香。
  礼佛上香有特定的仪式。据《礼佛仪式》记载:“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也就是说,佛教敬香重在用心,以一瓣心香,通过敬焚有形如幻之香,专申供养,正心诚意,而契入无相净妙的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从而与十方常住三宝感应道交,如此敬香方能获得最殊胜的功德。
  入寺敬香,一般用线香,只需在每个殿堂前燃香一支或三支,一支寓意一心皈敬所礼拜的佛菩萨,三支寓意为皈敬佛法僧三宝,或礼敬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或寓意戒香、定香、慧香。不必每尊佛像前都要燃香。各地常见许多香客盛行烧头香(抢在大年初一凌晨入寺烧香)、烧高香(又粗又长的香)、滥烧香(成捆成把的烧香和到处烧香),所用香也是形形色色,且多为劣质有害之香,係用锯末染色加香精配制而成。如此一来,把一个清净幽雅的佛门圣地搞得乌烟瘴气,不仅佛像文物倍受烟熏火燎,而且寺院时有发生火灾之虞,同时还给世人造成一种迷信和不文明的印象,实有损佛教形象,也不符合香文化所体现的精神。现代化学香精类香品之所以能畅行开来,主要由于大多数香客只是把烧香作为礼拜祭祀的仪式。既然不闻香,不品香,只是烧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而只关注香品外形的美观、烧香的数量、价格的低廉或香味的浓艳了。可喜的是,近年已有不少寺院开始大力推行文明敬香,禁止外来香入寺,而由寺院免费提供三支香。同时鼓励信众以新鲜花果供佛。
  居室礼佛、诵经、坐禅用香,可用线香(可用于掌握时间)、卧香、盘香,也可用熏香,最好是用沉香木、檀香木等天然香料研磨制成,或质量好的合香,但必须质料、制作俱佳;外观上表面匀称,未染色;拿取时不掉香粉、不霑手;点燃后产生的香味清雅耐闻、宁神开窍;不刺眼、不刺鼻;香味的渗透力及持久性强; 不含任何化学物品(香精类),有益健康者。用好香不但身体健康,心思也容易寂静,更能表达供佛最恭敬的心意。不要用那些过于浓郁、用花粉制作的香,更不宜用化学香精制成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