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研究动机及目的5
第三节研究问题与假设11
第四节重要名词释义13
第五节研究范围与限制17
第二章 文献探讨21
第一节态度的概念分析22
第二节教育专业态度的概念分析34
第三节教育专业态度的相关研究47
第四节佛教信仰的探讨57
第五节佛教信仰与教师专业态度77
第六节人间佛教与国际佛光会90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105
第一节研究架构105
第二节研究对象110
第三节研究工具116
第四节实施程序131
第五节数据处理132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135
第一节教师宗教信仰生活实践情形136
第二节教师专业态度具备情形150
第三节不同背景变项教师的宗教信仰生活实践情形分析164
第四节不同背景变项教师的专业态度具备情形分析191
第五节不同宗教信仰生活实践程度教师之专业态度具备情形217
第六节教育宗教信仰生活实践与专业态度之相关分析240
第七节开放性意见分析242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249
第一节结论249
第二节建议258
参考文献265
附录273
附录一国际佛光会办理第十期全国教师生命教育研习营通启273
附录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态度问卷”使用同意书275
附录三中小学教师参与佛教团体现况调查问卷(征求学者意见) 276
附录四中小学教师参加佛教团体现况调查问卷(正式)290
附录五“教师宗教信仰生活实践”分析统计表汇整300
附录六“教师专业态度”分析统计表汇整306
附录七“不同背景变项之教师其宗教信仰生活实践情形”统计表汇整312
附录八“不同背景变项之教师其专业态度具备情形”统计表汇整327
附录九“不同宗教信仰生活实践程度教师之专业态度具备情形”统计表汇表348
附录十开放意见汇整358
表 次
表2-1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专业的内涵所提出的意见汇整表36
表2-2教师专业态度的重要项目42
表2-3研究主题与佛教相关的教育类学位论文汇整表66
表3-1问卷回收情形及可用情形一览表111
表3-2填答教师基本资料统计表(社会人口变项部分)113
表3-3填答教师基本资料统计表(参与佛教团体变项部分)114
表3-4教师参与佛教团体办理活动类型分析表115
表3-5“基本信仰实践”分量表题项内容分析双向细目表125
表3-6“中小学教师参与佛教团体现况调查问卷”题目分布情形表126
表3-7“中小学教师参与佛教团体现况调查问卷”计分方式表127
表3-8中小学教师参与佛教团体现况调查问卷信度分析130
表4-1-1教师整体的信仰实践情形分析表137
表4-1-2教师在“行为举止”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39
表4-1-3教师在“沟通方式”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0
表4-1-4教师在“思考方式”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1
表4-1-5教师在“个人修持”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1
表4-1-6教师在“人际关系”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2
表4-1-7教师在“工作表现”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4
表4-1-8教师在“家庭生活”向度的信仰实践情形144
表4-1-9教师在“基本信仰实践”分量表中实践情形最高及最低的项147
表4-1-10教师在“生活层面实践”分量表中实践情形最高及最低的项目148
表4-2-1教师整体的专业态度具备情形分析表151
表4-2-2教师对“教育效能”信念的具备情形153
表4-2-3教师对“学生管教”信念的具备情形153
表4-2-4教师对“教师教学”信念的具备情形154
表4-2-5教师对“学生学习”信念的具备情形156
表4-2-6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具备情形156
表4-2-7教师对“教师本身”态度的具备情形156
表4-2-8教师对“教育专业”态度的具备情形158
表4-2-9教师对“家长”态度的具备情形158
表4-2-10教师对“学校行政”的态度具备情形158
表4-2-11教师在“教育信念”分量表中具备情形最高及高低之项目161
表4-2-12教师在“教育态度”分量表中具备情形最高及高低之项目163
表4-3-1A不同“性别”组教师的信仰实践情形之平均数分析165
表4-3-1B不同“性别”组教师的信仰实践情形之差异分析166
表4-3-2A不同“教育程度”组教师的信仰实践情形之平均数分析167
表4-3-2B不同“教育程度”组教师的信仰实践情形之变异数分析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