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团体 >>

参与佛教团体办理活动教师的宗教信仰生活实践与专业态度之研究(3)

分享到:

方炎明(1978)。教师专业修养问题。台湾教育,329,19-21。
王有伦(1983)。我国师专生价值观念及教学态度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安京植(1991)。唐代净土宗众生教化之教育意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江秋玫(1998)。国小教师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践行关系之研究。国立嘉义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嘉义。
江新合(1993)。数学及自然科学师资之培训研究:(Ⅲ)国中理化科教学困难和教师内显特质之相关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未出版。
佛光山全球信息网(2003年5月4日)。佛光山的宗风。2003年5月4日,取自:http://www.fgs.org.tw/fgstemple/wind/default.htm
吕锤卿(1999)。国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指针及其规划模式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李宗兴(2000)。原始佛教的生命观。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李锴伟(2001)。慈济精神对慈济教师生涯发展之影响研究─以台北市国小慈济教师为例。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沈翠莲(1994)。国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承诺与学校效能关系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房志荣、陈郁夫、郭维夏、张春申、张隆顺、金玉泉、田博元、徐文福合着(1988)。宗教与人生。台北芦洲:空中大学。
林世敏(1992)。佛教的精神与特色。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林佐振(2001)。佛教影响企业经营的个案研究。国立中山大学企管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林宜璇(1995)。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国立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新竹。
林怡秀(2000年)。国民中小学教师教育态度之访谈、评量与调查研究。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南。
林清江(1971)。教育社会学。台北:台湾书店。
林清财(1990)。我国国民小学教师教育信念之相关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林铭光(2000)。国小宗教性课程设计与发展现况之研究─以台北县市佛教教育为例。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侯世昌(1994年)。国民小学组织气氛与教师教学态度关系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南后男(1994)。佛陀众生教化理念在现在教育上的意义。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星云(1984)。特殊的教育法。台北县:佛光出版社。
星云(1995a)。佛教─人间佛教。高雄:佛光山。
星云(1995b)。佛教─教史。高雄:佛光山。
星云(1995c)。佛教─教理。高雄:佛光山。
星云(1997a)。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佛光小丛书89)。台北:佛光。
星云(1997b)。佛光世界(一)。台北:国际佛光会。
孙国华(1997)。国民中小学教师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师资培育法(1994年)。
高强华(1992)。教育信念研究及其在学校教育革新上的意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集刊,34,85-113。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a (2003年5月4日)。无标题。2003年5月4日,取自:http://www.blia.org.tw/
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b (2003年5月4日)。教师活动。2003年5月4日,取自:http://www.blia.org.tw/
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2003年5月4日)。佛光会简介。2003年5月4日,取自:http://blia.org/chinese/
张春兴(1983年)。从师大学生的求学心态检讨而教法“加强师范生专业精神”构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学报,16期,1-28页。
张春兴(1994年)。现代心理学。台北:东华。
教师法(2003年修正)。
许智杰(1997)。高职教师价值观念及教师态度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郭生玉(1994)。影响教师工作心厌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学报,27期,63-79页。
郭金池(1989)。国民小学教师价值观念、进修态度与教学态度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郭为藩(1985)。教育专业的伦理与修养,载于中国教育学会(主编),学校伦理研究(31-44页)。台北:台湾书店。
郭为藩(1985)。教育专业的伦理与修养,载于中国教育学会(主编),学校伦理研究(31-44页)。台北:台湾书店。
温明丽(1985)。柏拉图和裴斯塔洛齐“教育爱”之比较。中等教育36卷3期,页72-79。
叶一明(2000)。国民小学学校组织结构、教师专业角色与教师专业角色践行关系之研究。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中。
叶宗文(1987)。高雄市国小实习教师师范生教师态度之研究。教育研究,1,115-133。
叶重新(1992年)。心理测验。台北:三民。
叶学志、郭秋勋、王自和、陈聪文等人(1995)。中等学校学生伦理道德与法律认知态度对其道德行为的影响─第一阶段:从“宗教信仰”层面探讨。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成果报告,未出版。
詹栋梁(1992)。教育专业人员的道德责任与专业精神。载于中华民国师范教育学会(主编),教育专业(101-127页)。台北:五南。。
贾馥茗(1979)。教育概论。台北:五南。
路君约(1976)。心理学。台北:中国行为科学社。
廖居治(2000)。国中生活科技教师教学信念兴趣学效能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硕士论文(未出版),高雄。
赵晓薇(1999)。台湾佛教组织与小区终身学习─以国际佛光会为例。载于中华民国小区教育学会(主编),小区终身学习(207-225页)。台北:师大书苑。
刘春荣(1997)。一般大学选修教育学程与师范校院学生对教育专业认知及其任教意愿研究。国立教育资料馆委托项目研究报告。
慧开(2001)。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普门学报,3。2001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unigate.com.tw/show_one.php?paper_id=59
欧俊明(1996)。原始佛教“缘起”生命观在现代教育的蕴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欧阳教(1992)。宗教与教育的关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集刊,34,页33-42。
蔡先口(1985)。国中教师工作压力与专业态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台北。
蔡培村(1995)。论析我国成人教育专业化及其发展趋势。载于中华民国成人教育学会主编,成人教育专业化(205-210页)。台北:正中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