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一﹒前言
在我接觸過的許多友人或學生當中,包括我自己在內,懷抱著一個很單純的願望,也就是在自己很感興趣的佛教典籍,想要逐步獲得更深一層的把握,且在同時對佛教建立起更為廣泛的認識。這個看起來似乎夠單純的願望,等到走進專業的研究機構,例如佛學院、佛教研究所,或是以哲學、宗教、或歷史為重點的學系或研究所,也不見得在把時間大量花下去之後一定就能確切達成,甚至可能越學越感困惑,更有到後來覺得最初很單純的願望只是變得越加遙不可及,或竟不知到底為何而學者。這一類的情形慢慢接觸多了,即引發寫作本文的動機,希望以一己在佛教研究親身的投注心得加上些許的學術閱歷,對於一方面正在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另一方面仍然對認識佛陀的教法懷抱單純的願望者,能夠提供一些參考的作用。
本文首先點出今日佛教研究的二大陣營,其中之一以傳統的註疏或法目體系為首要訴求,另一邊則以當前一般學術社群現成的典範為首要訴求。其次,針對當前以專業自居的佛教研究界,指出其中的二種異化趨勢,也就是方法上的異化和內容上的異化。第三,進一步指出異化研究將付出的代價即掉入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循環,包括心理抉擇的問題、訓練管道偏向的問題、內部空洞的問題、以及外環宰制的問題。第四,提出一些參考要點以闡明如何揚棄異化的弊病,由此顯示學術上的內在建構之道,可當做今日佛教研究的二大陣營之外另一條值得考慮與經營的道路:有佛教的內涵做為論述根柢、有學術的本領做為論述架式,但是不要異化、也不要宰制。最後,則邀請大家思考,在討論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之際,到底要迎向什麼樣的佛教研究,以及準備下什麼樣的工夫來開步走。
二﹒今日佛教研究的二個世界
在今天要談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首先該瞭解的是當前的佛教研究處於什麼樣的局面。為了方便討論,以略帶誇張的方式來說,今日的佛教研究似可分割成二個世界。其中之一為傳統佛學的延伸所構成的世界,另一個世界則為以當前現成學術典範為首要訴求的專業的佛教研究。
所謂傳統佛學的延伸,意指以傳統的註疏(commentary or exegesis)或法目體系(system of dharmas)為首要訴求所衍生的當代的佛學寫作。這一類的寫作傾向於重複傳統的註疏或法目體系,特別著重就傳統的註疏給予現代語詞的敘述,或是就傳統的法目體系以現代語詞進行整理或比對的工作,當然都有其不容完全予以抹滅的存在價值。但是,主要由於侷限在傳統已開出的路子和既定的解釋模式,從而形成封閉式的大量佛教名相的堆積,一方面較少見到能夠發展出學術上真正的創見與躍進,另一方面採行的論述手法也相當自外於當前學術典範的主流,因此很少被接納為專業的佛教研究。
所謂專業的佛教研究,按照字面來說,原本簡單意指以佛教研究為專攻領域,並且具備在佛教研究的專業素養。但是這樣的認定,無法和其時空背景完全脫離,其實和當前專業的哲學、社會學、或藝術研究等,在形式要求上並無不同。換句話說,借用哲學或藝術研究等各自成為一個又一個專業領域的方式,也可說明佛教研究如何成為另一個專業領域。因此,若只隨機看了一些有關佛教的書刊,或就佛教修為寫出一些個人的經驗,並不能就給稱做專業的佛教研究;必須至少是在針對佛教的「探究方式」上達到像當前一般學術社群所認定的專業程度,方有可能被接納為這個時代的專業的佛教研究。結果,在當前的時空背景下,所謂專業的佛教研究,往往被等同於拿一般學術社群處理研究材料的典範來探討佛教所建造出來的專業活動。
總之,今日的佛教研究大致可區別出二大陣營,一邊以傳統的註疏或法目體系為首要訴求,另一邊則以當前一般學術社群現成的典範為首要訴求。當然,並不是每一位研究者都必須就這二大陣營選一邊來靠攏,處於灰色地帶的情況確實不乏其例。但是,做為本文討論的一組模式,這二大陣營如此予以判然區別開來,無疑將有助於一下子就指明當前的佛教研究處於什麼樣的局面。由於本文標題為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因此接著就只針對這一邊的陣營來展開討論。
三﹒專業的佛教研究的雙重異化
專業的佛教研究呈顯雙重的異化,第一重是方法上的異化,第二重則是內容上的異化。
(一)方法上的異化。當前世界的佛教研究趨勢,絕大部分並非由浸潤在傳統佛學的人士所建立及發展出來的。相反的,目前專業的研究者皆已相當習慣借用其它學科的探究方式來處理佛教的資料或佛教的課題。對於佛教的探討,因此就出現文字學的、文獻學的、歷史的、哲學的、或宗教的進路,不一而足。例如,曾經擔任巴利聖典協會(Pali Text Society)會長的 K. R. Norman 前幾年剛出版的一本論文集,書名就叫做《針對佛教的文字學的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