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祖师 >>

僧一行的历、术体系中的西方立场(3)

分享到:

四、《大衍历》中对西方历术的矛盾立场

  在《开元大衍历》中,有三项历法内容,在以印度天文学内容作解释之后,一行仍然使用中国传统的计算方法,它们是日食、没灭日和周天度。

  首先,一行《日食略例》[ 宋祁, 欧阳修, 等.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624.]中引入了《九执历》对“食”的算法。如术文中所言,“以圆仪度日月之径”,王应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释读[ 王应伟. 中国古历通解[M]. 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167-171.],继而指出,一行用圆仪量度日月视径,和九执历的“推日量法”相应。

  “乃以月径之半减入交初限一度半,余为暗虚半径”,和《九执历》“推月间量府”及“推阿修量法”相对应。

  以去交后月的黄纬,即月去黄道每度差数,令影半径和月半径相掩,以验食分,这和九执历在求出“月间量”后以求部分食或皆既食的算法相对应。

  以所入月蚀之日由月行迟疾所得月的实行度乘径,为其所用刻数,和九执历“推月量”,即以月的日世行乘平均视径(省去其余部分),即以之推算月食的持续时间相互对应。

  计算日蚀,“半日月之径,减春分入交初限相去度数”和《九执历》中“推间量府章”内的算法对应。

  王应伟由此判定“《日蚀略例》中的大部分言语,皆和《九执历》相应。”但是一行的部分关于日蚀计算的内容与《大衍历》具体术文中的求算日蚀的方法是不同的,在具体求算时,一行并不通过日月直径的比值来计算,而是使用了传统的“入交定分”,即朔望月距黄白交点的距离来进行的。

  第二是关于没日和灭日的设置。

  没日和灭日是历法中两个与日、月运动有关的设置,在中国的历法史上,始见于《后汉四分历》。《大衍历》中,一行在《没灭略例》中简单概述了历史上对它们的设置和自己的改革:

  古者以中气所盈之日为没,没分偕尽者为灭。《开元历》以中分所盈者为没,朔分所虚者为灭。[ 宋祁, 欧阳修, 等.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595.]

  王应伟在《中国古历通解》中尝对此解释,没日是中盈分所积的日分,灭日为朔虚分所积的日分。[ 王应伟. 中国古历通解[M]. 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193-195.]

  此外在《步中朔术》中给出了具体的没日和灭日的方法:凡常气小余,不满通法,如中盈分之半已下者,以象统乘之,内秒分,参而伍之,以减策实,不尽,如策余为日,命常气初日算外,得没日。凡经朔小余,不满朔虚分者,以小余减通法,余倍参伍乘之,用减灭法,不尽,如朔虚分为日。命经朔初日算外,得灭日。[ 宋祁, 欧阳修, 等.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635.]即:

  没日=(策实-象统纳秒分×15×小余)/ 策余

  灭日={灭法-30×(通法-经朔小余)}/ 朔虚分

  学界对一行的没日和灭日的关注集中在它们的计算方法、内涵意义以及来源三个方面,王应伟、王荣彬[王荣彬. 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术意义探秘[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5,14(3) : 254-261.]、曲安京[曲安京, 李彩萍, 韩其恒. 论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算法的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 1998, (5): 369-373.曲安京. 为什么计算没日与灭日[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5, 24(2): 190-195. ]、大桥由纪夫在这些问题上做有研究,基本认为它首先与置闰有关,其次与印度历法有关。大桥认为一行可能看到没日、灭日和印度历法的关系,才把它们的定义改变,让它们跟印度历法结成更密切的关系。[大桥由纪夫. 没日灭日起源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19(3): 269.]

  同在《步中朔术》篇中,一行先没灭日记述了置闰的法则,“皆以定朔无中气裁焉”,即以无中气的朔望月为闰月,这又与传统的置闰方法相同的。

  第三是360°的周天度数。

  中国古代历法中传统的做法是将日行一度与周天度数相互联系,构建起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的体系,关增建指出这里的“度”的概念并不是角度意义上的度,而是长度概念。[关增建. 传统365 1/4分度不是角度[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9, 11(5): 77-80.]

  开元年间,官方翻译的印度历法《九执历》有它明显的西学特征,如在数和角度的划分上即是以360为单位。述文开头明言:

  右天竺度法,三百六十,确符管律,更无奇剩。[ 薮内清. 《九执历》研究[J]. 科学史译丛. 1984,4(3): ]

  术文中解释了记数单位“度”、“相”及其进制:

  反在梵历大例,分积满六十成一度,其度积满三十成一相,其相积满十二弃之。

  即,1°=30′,1相=30度,1周天=12相

  在具体的算法中,亦各先将将黄白道各以15°划分为6段。对角度的划分上,如对近点角数据的相关处理,以15°为一基准单位。这一体系与中国天文学传统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在僧一行的《大衍历》中,也出现了360度的分度划分[《大衍历》中是360度和365又1/4两种划分并用的。]。陈美东指出“一行在其月亮极黄纬表格中采用的是360度制,而不是传统的365 1/4度制,这在中国历法中是十分奇特的。”[ 陈美东. 古历新探[M]. 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281.] 一行在《大衍历》中具体的处理方法是:

  白道、黄道交于两点,自白道的降交点起算。

  由朔积分-n倍的交点月的积日分-交终/10000=入交分,如入交分÷日法=日数及余数

  即朔望月周期中的某天在交点月中的位置,并换算到日,得到入交泛日及余

  再加朔的周期,得下一个朔时入交泛日及余,加望数得望时的相应位置。从平朔望入交泛日减去平朔望小余,则得日数,不含小余,即为夜半所入。

  再:

  入交常日=入交泛日±入气朓朒;

  入交定日=入交±常日±(交率/交数)×入转朓朒=入交泛日±入气朓朒±(交率/交数)×入转朓朒

  其中,从平朔修正到定朔的月行迟疾,并近点月(远点月)周期中的月行迟疾。最后得到定朔之下的月行入交点月周期的日数。

  一行以黄白交点分周天为两个半圆,月道在黄道以南的半圆为阳历,以北为阴历。通过表格法,由月入阴阳历求算月去黄道度数:

  具体的换算法中,以“其爻加减率与后爻加减率相减,为前差。以后爻加减率与次后爻率相减,为后差。二差相减为中差。”中差,即三次差为定数。“置所在爻并后爻加减率,半中差以加而半之,十五而一,为爻末率,因为后爻初率。每以本爻初、末率相减,为爻差。十五而一,为度差”。以此可知,一行将每爻设为15度。[王应伟的《中国古历通解》中,以三次差止的内插法解释了此表月去黄道度数的算法。]

  一行以黄白交点分周天为两个半圆,月道在黄道以南的半圆为阳历,以北为阴历。各半圆又分为十二爻,每爻十五度。这样即等于将周天定为360度。紧接着的术文中,又叙述道:“以一象之度九十除之,所得以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为次”,也即再次表明对一周天作四象,每象90度的划分。

  《大衍历》中有关周天度数以及黄白道度数的换算中,一行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方法,以365又1/4为基数来做划分。虽然一行的方法与前代有所区别,但同部历书中两种周天度数的相次使用,无疑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大衍历·步发敛术》中一行记述了行对卦气说的运用。每一中、节各占三候、二卦半,每月中气的末卦和下一节气的始卦,合成完整的一卦。三候一气,每气二卦半,二十四气合六十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六十策。这让人联想到一行所造的黄道游仪。开元十二年,一行共梁令瓒造成黄道游仪,其具体结构见下表所示。

  一行在这架黄道游仪上的黄道上,与卦候匹配地刻了三百六十策。这种做法,一是可以将其视作为装饰效果,即将卦策的符号作为装饰,起到一些象征意义。第二是,将这个三百六十策作为标志点来对黄道进行划分。划分也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以六策为一卦,将黄道划为60格,来对应“气”,即每二卦半示意一个平气,这在具体操作中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第二种划分,即以三百六十爻来刻度黄道,这样一来,等于将黄道作了360个等分。文献中进行了说明的是,游仪在黄道、赤道之上,各画周天度数,且每度凿有一孔。没有证据表明,黄道和赤道所用的是360的周天度,但是一行在《大衍历》中出现并使用了两套分度体系,黄道游仪上这样的设置,是很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