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综论 >>

唐密大师的足迹--历代祖师入住参访过的道场概览(4)

分享到:

  据《宋高僧传》《唐太原府崇福寺怀玉传》:“增饰净土院,兴事任力,转加殊丽。代宗嘉之,委为灌顶道场主,真言秘诀有所在矣。”怀玉的任命应与前引不空三藏的表奏有关,不空祖师曾到五台山和太原传法,其高足含光负责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是以崇福寺也受到密宗的影响。怀玉应当属于不空大师一系,或为其亲传弟子。
  崇福寺原名大兴国寺,为隋初所置。太原是唐王朝的发迹之地,唐初朝廷令太原、长安、洛阳、扬州、荆州各建一所太原寺,即改为太原寺,又名大福先寺。武周时曾用名魏国寺、大周寺、大周北寺。
  清《太原县志·祀典》:“崇福寺在县南五里大寺村,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僧永安建。”现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同过村有崇福寺。   天台国清寺
  六祖一行落发出家后,不远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随一位隐名的大德学习算术。唐睿宗即位之后,曾派东都留守以礼征聘,一行祖师称疾坚辞,却徒步到湖北当阳去从悟真律师学习毗尼。
  现国清寺有纪念一行大师至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国清寺座落在浙江天台山南麓,距天台县城约3公里,是中日天台宗祖庭,现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常州天宁寺
  空海大师曾在此参学,寺内原刻有“空海上人读书处”小石碑。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持松法师的师祖冶开清熔禅师(1913年“中华佛教总会”得政府正式批准,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月霞法师之师)曾任该寺住持多年。
  该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后倚常州第一大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其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它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文革”期间,天宁寺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常州市政府决定对天宁寺进行全面修葺,使千年古刹重现了当年“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的盛景。
  天宁寺现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开元寺
  寺内有“空海入唐之地”石碑(1993年立),灵源阁内有空海大师铜像一尊,灵源阁二楼有“空海大师纪念堂”。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大师随遣唐使来华,遇台风在海上飘流34天后抵福州长溪县赤岸镇(现在的霞浦县赤岸村),全船130多人获救后被安置在开元寺住了40多天,与该寺结下深厚情缘,并留有诗云:“磴危人难行,不硷兽无升,烛暗迷前路,蜀人不得灯”。
  继空海之后,日本又一高僧圆珍(智证大师)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入唐求法时在海上遭遇台风,也漂流至福州,驻锡开元寺期间专心研究“悉昙学”,后到长安学习密宗,于858年返回日本。   杭州灵隐寺
  后山竹林中有一尊空海大师铜像,基座上铭牌为“中日友好三十周年纪念”。
  2002年11月,中日两国佛教界在灵隐寺隆重举行了空海大师铜像揭幕仪式,由此成为中日两国佛教界友谊的又一象征。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座落在杭州市西北的山林中,飞来锋对面,创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苏州寒山寺
  806年,空海返回日本时,曾途经寒山寺。
  寒山寺的“弘法堂”内有三尊铜像,其中东首是持锡杖的空海大师,正中是玄奘大师,西首是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坐像。1993年,寒山寺建立了弘法堂,日本友人敬铸了空海铜像,赠送给寒山寺。弘法堂中的三位高僧,续佛慧命,尽此抱身,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学习。   镇江金山寺
  金山寺与日本佛教界有较深的渊源。唐朝以来,不少日本僧人飘洋过海,来金山寺参禅学经。空海入唐学法时,曾经过润州(即镇江)参访。金山寺后来的住持善性法师曾书:“空海上人修行古刹”(指金山寺),有三幅字。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内的金山上,初建于东晋元帝时,原名为“泽心寺”。唐朝起称为金山寺。现有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之巅的南朝齐梁时代慈寿塔。还有法海洞、白蛇洞、朝阳洞和和仙人洞“四大名洞”。   开封相国寺
  寺内有空海大师堂,堂内安放空海大师像一尊。
  唐时,大相国寺梵钟之音远播万里,空海大师曾寄居寺内学习佛法和汉文化,为日本的佛教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为纪念历史上的这段中日交流佳话,1992年,日方友人捐资铸此铜像,并于寺中修建“大师堂”供奉。空海像与大师堂已然成为中日友好的一个标志。
  相国寺初名建国寺,唐睿宗太极元年(712),以其旧封相王,遂改名相国寺。   绍兴大善寺
  位于城区光明路,为绍兴市内最主要的寺院之一。唐代,越州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元和元年(806)四月,空海大师回国前夕,游越州,致书越州节度使,并获赠典籍150余卷。“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也先后至此求法。
  大善寺始建于梁天监三年(504),周围各八十五丈。相传南齐有钱姓女,未嫁而殁,遗言以奁资建寺。其地为民黄元宝所舍,由僧澄贯主持其事,赐名大善寺,寺内有塔。开元二十年(732)敕封钱氏女为肇兴夫人。会昌五年(845)诏废天下寺院,唯该寺诏独存之。建国后,寺内宗教活动正常。1957年经政府拨款重修大善塔。“文化大革命”中大佛被毁,寺屋被陆续拆建。
  大善寺因岁月久远,至今所剩无几,故用青砖铺出大善寺遗址平面图,大善塔西侧是一个莲花座,东侧有一个山门遗址,身临其境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向游人诉说着大善寺当年的繁华。
  现大善塔尚存,为明永乐元年(1403)重建,高40米,六角七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塔顶为圆形大藻井,其上用铸铁覆钵盖顶,重约5000斤。缘梯登高,可鸟瞰绍兴古城全景。清咸丰年间,塔刹、腰檐、楼阁均毁于兵燹,塔身犹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绍兴戒珠寺
  本为王羲之故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西街72号,空海大师起程返回日本前曾至此研究书法。
  戒珠寺在蕺山南麓,依山临街,幽偏适中,寺内殿廊洁净,佛相庄严,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寺当建于太建以前。初名昌安,唐大中六年(852)改曰戒珠,去戒律洁白、又如珠体之意。因历代高僧多于该寺讲经,故又以讲寺为名。衢州刺史赵璘曾题“戒珠讲寺”匾额。原寺依山就势而建,前有墨池、鹅池,寺前有上方院、卧佛殿、竹堂、雪轩和宇泰殿等。历代屡建屡废,现尚存墨池、山门、大殿和东厢房,寺前有题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