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咒师”们每日在帐中不断诵经,念诵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供祭十三战神,法会期间要将各种食子投入桑火中祭神,祭祀有特定的仪式,通常是每4人一组轮流绕祭台献祭,一一供祭十三战神,每天要祭13次,牧民群众男女老幼都来到帐前,男女分别帐前一字排列坐着,按传统的习俗男的在左,女的在右,祭祀一开始便有四五人分别举着战神旗、战神箭、供食、供水等在帐前排列,这几人一般是部落里年轻的男性(只允许男的来担此任),当帐中念诵到某一战神的内容时,相应地人们就要祭此战神,随着在帐外众人一起高呼“拉嘉罗”(lha-rgyl-lo,神必胜)的同时,他们也高呼着“拉嘉罗”快速奔向帐前不远处煨桑的祭台,这时后面的2人将手中的食子和供品投入祭台煨桑火中烧施,绕一圈再返回帐前,并再一次高呼“拉嘉罗”,遂将高举着的旗子转交给后面的人,后面的4位继续绕祭台跑一周进行祭祀,共需要13组人正符十三战神之数。祭十三战神的朵玛有:叫做“围央四门”(gyangs-ra-ba-sgo-bzhi)的四种动物,即马、绵羊、山羊、牛;还有一种叫“霍目扑工”(hor-mo-phur-dkong)的小朵玛;象征九宫、八卦的朵玛;以及“五种朵玛”(vdor-chos-sna-snga)等,这些朵玛最后都在煨桑中用作烧施祭神。
法会期间还制作了一种叫做“妒”gto的黑色房屋模型,或称“米卡扎其”(mi-ka-bra-mchu-gto),这是祭给鬼妖的一种模型,禳解鬼妖魔(dgegs-bsdud-vdre)等的危害和损伤,主要的禳除咒语的伤害。它呈黑色,全用黑羊毛做成,里面有糌粑做的俑(glud),诵经后要扔到隐蔽底处或地沟中供给一些鬼魂等。实际上这也相当于一种消除恶障和谣言蛊惑的食子。模型中有21位黑色的人形俑,其中间2个是鸟头人身,右手持绳,左手持矛;其余19个俑右手均持刀剑,左手持箭,头戴花帽,口中伸出长长的红舌,诵经时要将俑手中的刀箭等武器砍掉,意思是制服鬼妖,不让它们作祟。事后这些人俑都被扔到外边。
祭神的最后一天是煨桑仪式,首先大家围绕祭台煨桑转圈,众人高呼“拉嘉罗”,点起桑烟祭神,然后小伙子们牵着马围祭台转三圈,随后他们情绪激昂地跨上骏马,手中挥舞着神旗,并高呼着战神的名字,分别将宫殿模型供到高高的山上,献给战神,又将“妒”的模型抛到沟里,祭给鬼神。最后还举行了赛马活动和欢庆活动,这也是供献战神的一项内容。
在贵德县农区,密咒师的活动与牧区不尽相同,他们一般都有固定的寺庙(称“俄康”),要定期集体进行诵经会等法事活动,“初十”诵经会供是农历的每月初十密咒师必须要进行的仪轨。其余时间各自在家务农或自己闭观静修,或为村民进行一些日常的宗教事务,一般应村民之需要而定。诵经祈祷、主持一些特殊仪式等等,都是他们日常的职责和工作。除了平日诵经外,最常见的活动是占卜打卦、推算吉日和超度亡灵等事。贵德县罗汉堂乡、尕让乡地区主要是宁玛派密咒师的信仰地区,其教法传承历史悠久。分布在各村的“俄康”,均系海南州共和县当家寺的分寺,当家寺在海南地区共有18座分寺,贵德县就有它的9座寺庙,其和藏区宁玛派的各大主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罗汉堂乡罗汉堂村的罗汉堂密宗寺是其中较大较有名的一座密咒师寺庙,“修建于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赞之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教法传承等来源于西藏的敏珠林寺以及康区的西庆寺等。
这里以罗汉堂密宗寺为例来看看农区密咒师日常进行的一些法事仪轨和活动。罗汉堂村全村约200多户人家,至2002年罗汉堂密宗寺有60位密咒师。罗汉堂寺管会由一位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名成员组成,寺院内部的组织机构成如下:
1、寺主,坚贡活佛;2、金刚教长1位;3、领经师1位;4、掌堂师(贵格)1位,负责纪律、戒律等;5、恰日师(chab-ril-ba)1位,负责法会期间经事的侍应生;6、管家等执事若干名。
以上职位除恰日师外,均由全体人员选出后,再经寺主活佛批准确定。
恰日师和法会仪式所持法器者,号手、鼓手、唢呐手等由掌堂师指定选出,他们各有固定分工。
罗汉堂密宗寺一年当中的固定法会(按农历)主要有:
正月初六日至初十日,初十大会供;初八至初十日,举行莲花生八大名号跳神(vcham)法会。
跳神舞共分12部分,节目如下:1、断障舞,2、加持舞,3、神饮舞,4、刀舞,5、会供舞,6、十六骷髅侍者舞,7、会供和十六骷髅侍者的混合舞,8、仪仗舞,9、五部空行舞,10、莲花生八大名号舞,11、玛、萨、丹三护法神舞,12、护法神、山神、地方保护神舞。
二月一日至二十九日,每日半天时间,诵大白伞盖佛母经、度母经、皈依经、如意祈祷经。四月十五日,斋戒。五月十四至十五日,西方极乐世界经、无量光佛供。七月十日,初十大会供、上师密集经、莲花生八大名号经。八月,狮面佛母经、六狮面本尊经,共需7日。九月十日,跳神法会,包括十六骷髅主、文昌神、本地护法神的跳神舞。十月三日至七日、十二日至十八日,静、怒普贤(度忘经)。十二月,伏魔怒相狮面佛母经、金刚橛经、镇恶阎罗王经。
其他各村“俄康”的人数、组织规模等相对较小。如尼那村“俄康”至2001年共有密咒师20人,尼那村全村共140余户人家,近600人,信仰群众近50%。尼那“俄康”大小事务主要由寺管会负责,由主任领导管理。法事仪轨方面有领经师和掌堂师各一位;该村参加密咒师的程序比较简单,自己向寺庙提出申请和愿望,经寺里的同意后,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举行入教仪式,保证遵守教法戒律和规章制度,从此则可蓄发正式成为密咒师,并参加法会学习密咒师的一切教法。入教者一般都是成年人,成年人以上对年龄并无限制,按传统一般是家族世袭者居多,但现在入教者已经不局限于家族传承了。
尼那“俄康”全年的固定法会或诵经活动累积共25日,其时间如下(按农历):四月十二至十六日,嘛呢经;八月五至九日,金刚橛法;八月十一日十五日,静、怒普贤(度亡经);九月五至九日,狮面佛母法;九月十二至十六日,马头金刚法。
密咒师一般还要主持或参与婚礼、丧葬等红白喜事之仪式。在农牧区密咒师们还要施行防雹阻雨等法术,尤其在秋收季节这是他们履行的重要职能,防雹师按他们解释的法术,需要专门的修炼并有它完整的仪式,但主要是凭借平日修行功力和咒力,以及虔心祷告修行本尊而以本尊的加持之力达到目的,还要对掌管雷电雹雨的八部神众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从息、增、怀、诛业等四业之法而施咒术。这种法术一般在家族内部父子之间以世袭传统传承。在他们看来,这些法术并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世俗生活的需要,所以他们认为防雹能力等法术并非神秘莫测,没什么了不起,他们注重追求的是修行本尊的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