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儒比较 >>

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欧阳镇(2)

分享到:

二、人乘善法与儒家伦理相同

  为了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完善人的圆满人格,必须提倡佛教的人乘正法。因为佛教的人乘正法,就是佛教的人生哲学,人乘法的根本思想就是重在说明人生的道德,教人应该怎样养成善的思想和善的行为,并合于人生社会理性的道德。然而,实际情况不如人意,太虚感叹道:“然中国历来之佛徒,皆偏出世,而不知以人乘教化普通人众,致为儒者所排。”(《全书》第41册第478页)根据当时的情形,他提出佛教不但要以人乘教化大众,而且要借鉴儒学的教化方式。他说:“第六故,方便教化先成人故之一义,即是以佛之人乘佛法教化人众,令得完成人格,......实亦佛法所重,而中国之儒学最合乎此,故在中国即可用儒学以教人。”(《全书》第41册第478页)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佛教“为救蔽除病之对治也,则用人乘法之儒教,以节度动物人欲,闲存人性之善可也”(《全书》第40册第27页)。

  人乘法的主要内容是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伦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太虚认为:“佛法之近益世人者,即在五戒、十善,斯本与儒者人伦之常德相准,而亦与诸教、诸学之明哲贤圣所期者不违。”(《全书》第35册第204页)他在佛经里举出《善生经》里面讲的“礼拜六方”的意义:“礼东方时,如礼父母,应生孝敬之心;礼南方时,如礼师长,应起敬重之心;礼西方时,如礼夫妇,应当和睦敬爱;礼北方时,如礼君臣,应明君臣相资、相助、相济、相成之礼;礼上方时,如礼神圣,对于一切宗教所崇奉的佛和圣贤等,要具有正当的崇仰和敬礼;礼下方时,如礼主仆,须明主慈仆从之义。这样,东方如父子,南方如师弟,西方如夫妇,北方如君臣,上方如宗教,下方如主仆。人生在六方中,便时时刻刻可以产生出敬爱之心,这敬爱心的维持和不失,人生就时时刻刻在这道德中过生活了。”(《全书》第5册第163页)接着他继续说:“儒家所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故谓之伦理。他与《善生经》六方的意义颇为相类。如君臣、父子、夫妇,都是相同;师长、主仆等的礼义,可摄入朋友、兄弟之中了。所以《善生经》的六方,和儒家的五伦,对于人生伦理道德的发明,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全书》第5册第163页)这就是说,儒家人伦中的核心内容“五伦”,其意义与《善生经》中的“六方”相同,这样儒家的“五伦”的意义也就是佛教所讲的伦理道德了。在佛教的伦理道德中,还有“十善”,“十善”就是“佛教的人生道德的标准”。太虚把佛教的“十善”与儒家的“五伦”也作了对比,他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信、智的五常;不残杀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礼;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的四种即是信;意识上的不贪、不睦、不痴的三种就是智。可知佛教的十善道德,就是儒家的五伦道德,而且是更加周密详细的。”(《全书》第5册第163页)这样看来,佛教的“十善”就是儒家的“五伦”,而且就其内容上说来,佛教的“十善”的内容比儒家的“五伦”“更加周密详细”。太虚甚至将荀子的“性恶”论也纳入了他的人天乘教化的范围,他说:“夫人性即恶矣,故荀子尊重师法礼仪,而吾佛人天乘,亦但告之曰:皈佛、皈法、皈僧。诫之曰: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荀卿之论,殆人天乘之正宗哉。”(《全书》第41册第406页)这就是说,荀子的“性恶”论,完全符合佛教“人天乘”的教义,且为佛教人天乘的正宗。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的人天乘的内容与儒家的“五伦”等伦理道德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与荀子的“性恶”论也是一致的。由此,太虚作了进一步推论:佛教“所戒除之杀等,为止恶;行善,即为儒家仁、义、礼、智、信之五德”(《全书》第35册第207—208页)。他进而作出假设:“诚能集合受持五戒之人而成一家、一乡、一邑、一国之群众,则眷属未有不和乐,邻里未有不仁美,风俗未有不淳善,社会未有不安宁。”(《全书》第35册第208页)这种道德观念,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