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耶比较 >>

基督禅与佛教自觉——李四龙(4)

分享到:

五、禅的本土化实践

当前西方佛教最活跃的地区是在美国,60年代是美国佛教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时期。据《大英百科全书》的统计,截止2005年,美国人口3亿,佛教徒272万,约占总人口的0.9%。美国佛教徒在1900年约有3万人,没有什么统计的意义;但到1970年佛教徒人数跃增到20万人,其比例为0.1%,实现零的突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此后每年以8万多人的增幅递增,到1990年佛教徒的比例已达到0.7%。

美国佛教到1970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与“基督禅”的出现时间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基督禅,是东方禅师向西方传法、西方天主教徒主动学习的结果,因缘和合,水到渠成。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很快成为佛教界在西方弘法的重要理念,推进了佛教在欧美国家的本土化进程。伴随着大批禅修中心的出现,西方社会涌现了一批欧裔禅师,他们写的禅学心得,有些极为畅销,一版再版。

1893年芝加哥召开著名的“世界宗教大会”,日本的宗演(1859—1919)禅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青年达摩波罗(Dharmapala,1864—1933),作为全球佛教代表与会,发言介绍禅宗的思想。宗演,因此被誉为“美国禅开祖”。当时的随从,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铃木大拙。铃木从1897年到1909年,一直在美国工作,为他后来的弘法奠定基础。到20年代,铃木的名字在西方世界已与东方的禅宗联为一体。他对西方的深远影响,不仅是他的临济禅解读,还因为他向西方介绍了基本的禅修方法。早在30年代,铃木出版《禅师修行》(Training of the.Zen Monk)、《禅宗手册》(Manuai of Zen Buddhism)等书,把禅师日常需要掌握的偈颂、经典文字、公案故事汇编成册。这些英文的禅籍,推动了禅在西方的实践,从此就有一批一批的西方人到日本学禅,其中既有传教士,也有宗教学者。

20世纪上半叶弘法的结果是,“禅”在60年代的美国,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当时,“禅”已经走出知识精英的小圈子,开始在西方社会产生实际的影响。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铃木所介绍的临济禅,成了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的一面旗帜。他们提出了一种“棒打禅”(BeatZen),作为当时嬉皮士(Hippies)文化的组成部分。50年代开始,旧金山、洛杉卫、纽约的艺术家群体刮起了一股“颓废”之风,这批青年自称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或“垮掉青年”(Beatniks,又译“避世青年”)。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垮掉”,而是一批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抱有怨气的“愤青”,崇尚无政府主义。他们中间有一批人成了禅宗的信徒,这些厌恶战争、鄙视消费的美国青年,在神秘莫测的“禅”里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看似悖谬的禅宗公案实际上是对习惯思维与理性思考的反动。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禅宗学者沃斯(Alan watts,1915一1973)发表著作《棒打禅、方正禅与禅》,而他被认为是美国继铃木大拙之后弘扬禅法最有力的一位。

先后陷入“韩战”、“越战”的美国,1965年颁布“移民法案”,引发亚裔移居美国的浪潮。这是美国佛教在60年代得以急剧发展的直接原因,到1970年几乎已经包容了世界上所有的佛教修行传统。日本佛教、中国佛教在美国的传播,这时也有很快的发展。铃木大拙从1950年到1958年重回美国,在大学与城市间频繁讲演。日本禅师建立的道场,此时声誉雀起。譬如,铃木俊隆(Shuntyu Suzuki,1904—1971)的“旧金山禅修中心”(San Francisco Zen enter)、前角博雄(Hakuyu Maezumi,1937—1995)的“洛杉矶禅修中心”(Zen Centerof Los Angeles)。特别是前角博雄,被认为是继铃木大拙之后对美国佛教影响最大的日本禅师。中国禅宗在美国的弘法,首先要数宣化上人。这位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是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1959年他到美国成立“中美佛教总会”(Sino—American Buddhist Association),后来改名“美国法界佛教总会”,现有万佛城等著名的道场。70年代以后,台湾的大和尚陆续前去弘法。1976年星云大师组团访问美国,1988年在美国建成“西来寺”,被誉为“西半球第一大寺”。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美国约有125家华人佛教组织,半数以上是在加州,约有五分之一是在纽约。

所有这些东方禅师的道场,要想在欧美国家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本土化”。基督禅,是众多本土化策略里的一项重要方法。越南裔的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主要在法国生活与弘法,现在经常到美国活动,他的著作风靡欧美,在一般书店都能找到,其影响力不亚于当年的铃木大拙。他的《生生基督世世佛》。出版以后极受欢迎,是西方许多禅修中心的推荐读物。

欧美现在有一批能够著书立说的西方禅师,他们多半先向日本禅师学习坐禅,绝大多数还去过日本禅寺体验生活,然后回到西方开设禅修中心,授徒传法。有些禅修中心现在已成规模,在西方社会很有声誉,譬如卡普洛的“罗彻斯特禅修中心”(Rochester Zen tenter)。这家中心是他196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创办的,成员已经遍布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乃到欧洲国家;它的分支机构甚至开到了瑞典、芬兰、新西兰。西方禅师兴办的禅修中心,通常主要是直接面向西方人,弘法对象绝大部分是基督徒。所以,他们的弘法,必须能沟通禅与西方的宗教与文化。卡普洛在日本拜过三位禅师,1965年剃度出家。他的著述丰富,尤以《禅门三柱》(Three Pillars 0f Zen)、《融会东西方的禅》在英文世界最为著名。美国还有一批本土的禅师,譬如1989年出版的《禅在美国:五位禅师与美国佛教的追求》,介绍了艾肯(Robert Aitken)、孔威廉(Jakusho Kwong)、格拉斯曼(Bernard Glassman)、斯图亚特(Maurine stuart)、贝克(Richard Baker)等在美国传法的事迹。

今天,打坐修禅在美国青年当中已经失去了反叛的意味,渐渐成为他们的一项生活习惯,美国的不少大学生乐此不疲。当然,相对于西方的主流文化,能坚持禅修的学生并不多见,绝大部分还是亚裔或新移民,欧美本土的学生很少。

结语

佛教在欧美的未来发展,本土化是唯一的出路。“基督禅”是禅宗与基督教深层对话、相互融合的产物。这个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欧美国家的佛教自觉,宗教对话成为全球化时代佛教传播的基本方法。基督禅,这是一首神父、牧师与禅师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禅”在西方人的心目里,除了一如既往的神秘色彩,现在平添了一份生活气息。禅在西方社会,已经不再遥远;佛教也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进入西方社会,关注现实人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