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其他比较 >>

论藏族、纳西族宗教中的二元论及与摩尼教的关系(5)

分享到:

注释:

①[英]卡尔梅·桑木旦:《黑头矮人的起源》,耿昇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另外,苯教经典《卓浦》中直接将黑卵视为是世间愚昧、迷惘的来源,白卵则是神圣事物的来源。参见卡尔梅·桑木旦:《概述苯教的历史与教义》,向红笳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11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见丹·马丁:《沃摩隆仁——苯教发源圣地》,陈立健译,载《安多研究》1998年第6~7期,第27页。

③参见卡尔梅·桑木旦:《概述苯教的历史与教义》,向红笳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11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④有关古尔城的航空摄影图片请参见UNESCO文献中心收藏的作品。

⑤见E.翁格尔:《从宇宙画到世界地图》,载《宇宙心象:早期制图学年鉴》,伦敦,1937年,第1~2期。

⑥比如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的伯希和编号P.T.1068、1134、2、1194、1289号等藏文写卷中都有提及辛饶米沃的字眼,见卡尔梅·桑木旦:《概述苯教的历史与教义》注释第21条。

⑦见张云:《袄、gshin、sanavee考释》,载王尧主编《藏学研究丛刊——贤者新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161页。

⑧摩尼教神话中,恶神(暗魔)与善神斗争失败后,由于恶神曾经吸收光明分子,所以大明尊召唤出两个明使,幻化成美女,引诱被囚禁的众暗魔与之交欢,生出大地上的动植物,最后又暗魔又产生人类,这些生物虽然是黑暗物质构成,但体内都有光明分子。为挽救人类,大明尊派出许多明使去人间启发人们,其中最大的人间明使耶稣在月宫造净化灵魂的机器,通过相应的仪式和机器净化,人类的灵魂被提升到日宫,然后进入光耀柱(银河)中,在世界末日来临最终回归光明天国。

⑨[英]F.W.托马斯:《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李有义、王青山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0页。

⑩[11]同上,第51、69~70页。

[12]参见吕大吉、何耀华主编《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卷1《纳西族卷》(和志武、杨福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329页《崇班统》全文。

[13]参见吕大吉、何耀华主编《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卷1《纳西族卷》(和志武、杨福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和志武撰写),第23页。对于苯教何时影响东巴教仍需深入考察,比如东巴教巫师所使用的法器如五福冠,明显带有藏传佛教的特点,但藏传佛教在宋朝以后才逐渐具有其自身特点,同时,苯教的系统化最终完成于13世纪,在这时,苯教才明确具有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理论包括宇宙卵生说;另外,东巴教的三位主神之一的英古阿格、高位神老姆(拉姆,藏语意为女神)卡然四头神、本丹(藏语为班丹)、马哈高老(大黑天)等在名称上虽然来自西藏,但这些神在西藏都具有佛教的特征。

[14]见吕大吉、何耀华主编《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卷1《纳西族卷》(和志武、杨福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页。

[15]本处所引的藏族苯教的这个神话主要参照卡尔梅·桑木旦:《概述苯教的历史与教义》,向红笳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11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109页;见杜齐:《西藏的宗教》,耿昇译;杜齐与海西希:《西藏和蒙古的宗教》,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296页。

[16]关于摩尼教的二宗三际理论,主要参见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详见其《摩尼教的二宗三际理论及其起源初探》,第12~34页。

[17]见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早期摩尼教在中亚地区的成功传播》、《回鹘奉摩尼教的社会历史根源》二文。

[18]见O.斯坦因:《发现藏经洞》,姜波、秦立彦翻译,原书名为《西域考古图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3~75、286~290页。

[19][法]石泰安:《敦煌吐蕃文书中有关苯教仪轨的故事》,岳岩译,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4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5~262页。

[20]同上,第220、254页。在一些仪轨故事中,白色的卵与天门、天的区域、神域具有关系,这与后世苯教卵生神话是有关联的,参见石泰安,同上,第235页。

[21]法国学者石泰安在研究了敦煌苯教仪轨文献后,还专门提到这些文献所揭示的内容与观念与纳西族东巴经有相应的联系。

[22]石泰安,1980年,见森安孝夫:《中亚史中的西藏——吐蕃在世界史中所居地位之展望》,汉译文见《西藏研究》1987年第4期,第117页。

[23]粟特人在藏文中的拼写是,这个名词在敦煌藏文文献是常可以见到的词汇,表明粟特人与吐蕃人有密切的往来。

[24]见森安孝夫文,同上。

  [作者简介]孙林,副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苯教及藏传佛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