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其他比较 >>

布伦塔诺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5)

分享到:

   那么,布伦塔诺所说自明性是绘画般映显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自明性的根本不是科学原则的逻辑判断,而是内观原则的生命体验。他说:“然而,我们在自明性判断中不需要这样的决定,自明性是作为正确性而体验的,它在当我们面临辨明某些判断是否为真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唯一被自明性判断所提供的判断作为标准或指引的话,那么,就没有逻辑和科学的可信性。”[12]那么这种生命的体验,它一定是要象图画似的,也就是说自明性必须具有创造原像的力量。这一原像决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我们身心生命本然所具有的如一尘不染的能映显万物的镜子一样的功能,这就佛教而言,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性如来藏,就是大圆镜智。它不是由外向内而推演的,而是由内向外所映显的,也就是儒家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以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的心;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神。
   另一方面,这种象镜子一样可以映显原像的自明性,其本身的映显功能是清净的、无污染的,就象天上的太阳映照万物,所有布伦塔诺说自明性是“照亮的、自明的、充满了内观的”,自明性是无心而有心的用,是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布伦塔诺哲学的根本来源,那就是基督教神学,《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一章曰:“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籍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籍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是人的光。”不言而喻,布伦塔诺的自明性就是道,就是光。然而,正象一个纯粹以科学原则而形成自己哲学观念的哲学家,永远也不能明白,圣经所指的道和光究竟所意指的是什么一样,如果我们不能够超越科学原则而进入内观原则,我们就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布伦塔诺所说的自明性。自明性与其说是一个理论概念,不如说它是一个实践的范畴,自明性决不是概念所预设的一个对象而是我们身心生命之本然。布伦塔诺是证到了自明性这个生命的境界,才向我们宣告自明性这一概念的。这一点在他的学生们那里得到了有力的证实,胡塞尔曾在《回忆布伦塔诺》中这样评价布伦塔诺:他是“一个从更高的世界中来的人!”[14](注: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删节甚多,读者若有兴趣可参阅Husserl:Reminiscence of Brentano.Citefrom The Philosophy of Brentano.London:Duckworth.1976.PP.54-55.Stumpf:Reminiscences of Brentano.Citefrom The Philosophy of Brentano.London:Duckworth.1976,PP.13,16,19,26.)
   既然布伦塔诺认为自明性是确立一切知识及知识体系的原则——内观原则的来源,那么,当然自明性就具有绝对的普遍性。或者说自明性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终极本质。
   接着我们来看自明性的起用,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明性判断,二是自明性情感。布伦塔诺认为自明性是对于正确性的体验,那么这种正确性是如何获得的呢?布伦塔诺认为这种正确性在判断与情感状态中是自明的。布伦塔诺认为自明性判断是我们“真”的概念和知识的来源,而自明性情感则是我们“善”的概念和知识的来源。
   在布伦塔诺看来判断有盲目性判断与自明性判断之分。盲目性判断是通过外知觉获得的,由于人的本能、习惯、错误成见、记忆错误所导致。自明性判断则是通过内知觉把握的,当下清楚、明晰、无误的认识。
   同样在情感中也有盲目性情感与自明性情感之分。他认为前一种情感是强制性的、本能的;而后一种带有先天愉悦性的情感才是更高层次的爱,它是作为正确性而体验的情感。
   在布伦塔诺看来,自明性判断与自明性情感这两位概念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自明性情感包含了自明性判断,自明性情感是自明性判断最终把握的方式。在这里,情感中包含着理性,逻辑的把握必通过直观。这也正是布伦塔诺真正令人折服的地方。(注:参见Stumpf:Reminiscences of Brentano.Citefrom The Philosophy of Brentano.London:Duckworth.1976.P.12.Husserl:Reminiscences of Brentano.Citefrom The Philosophy of Brentano.London:Duckworth.1976.PP.48,50.)
   自明性情感的体证是道德至善在日常生活中的起用。布伦塔诺的哲学通过自明性情感把先验原则与生活经验联结起来,在布伦塔诺这里先验的与经验的是打通的。自明性情感既是先验原则化为经验事实的桥梁又是从经验的当下映显先验本体的途径。在布伦塔诺那里,通过自明性判断人们获得了“真”的先验概念;通过自明性情感获得了对“善”的先验概念,并且通过自明性情感把在自明性状态中对至善的直观亦即对价值公理的直观最终化为道德行动。因此,在布伦塔诺那里心理学、认识论、道德哲学都只是他的方法,这三者之间的区分不过是为了向那些想要了解他的哲学的人们提供一个梯子,而在布伦塔诺自己精神生命自明性的境界里,这三者是打通了的,而打通了这三者所形成的那一哲学体系,就是布伦塔诺哲学的归宿即他的价值哲学。
   总之,布伦塔诺关于自明性这一概念确实是具有原创性的,而且他对这一概念的界定、阐释、分类是无比清晰和明了的,相对于佛教而言,布伦塔诺所说自明性概念就是如来藏这一概念。如来藏即梵音tathāgata-garbha之音义合译。tathāgata,译义如来。如来即梵音Tathāgata汉字转写为多陀阿伽陀之译义,又译如去、得如者、得真如成如来者,佛陀十号之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15]Garbha,译义子宫、婴儿、子孙、受胎、芽、胎、藏、胎藏、胎胞。所言如来藏即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圆融之本体。《大乘入楞伽经》曰:“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7]又曰:“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7]又曰:“如来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菴摩勒果……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与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是一切,执著文字,处道二乘,之所行处。”[7]又曰:“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执著二种生,了知则远离。”[7]从佛陀对如来藏识的界定以及具体阐释来看,我们知道所说如来藏识就是我们人人所本然具有的清净本性,它是我们一切善和恶的道德来源,是我们一切认识功能的来源,而且,如来藏识不纯粹是一个理论概念,它的根本要义是一位实践概念,而且是最高境界的实践概念,这位概念的实践意义不仅是那些一味执著于语言文字及布伦塔诺所说的科学原则的人所不能知晓的,而且即便是对于有了实践但却缺乏正见指导的人也是不能够真正透了的。不难看出,布伦塔诺的自明性概念与佛陀所说的如来藏识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正如中国古人所言:人同此心,物同此理。佛陀与布伦塔诺都是生命圆满境界的体验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