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乐舞 >> 乐舞综论 >>

北朝佛教遗址中的乐舞壁画研究(4)

分享到:

   克孜尔石窟的17窟中所出现的乐器有弓形箜篌16只、竖箜篌2只、阮咸10件、直项琵琶9件、排箫9只、横笛6只、筚篥3只、腰鼓5件、大鼓1件、毛员鼓1件、答腊鼓1件、铜钹2件。

   莫高窟的24窟中出现的乐器有曲项琵琶43件、直项琵琶27件、竖箜篌31只,弓形箜篌16只,阮咸12件、筝形乐器1件、横笛67只、排箫24只、笙18只、长笛18只、法螺18只、筚篥14只、角2只、腰鼓33件、行鼓12件、雷鼓3、羯鼓2件、齐鼓2件、担鼓1件、毛员鼓1件、都昙鼓1件、钹5只。

   B、乐伎: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的乐伎大多上身裸露,披帛带,下身着裙裤。受到印度艺术风格影响的龟兹石窟,没有回避裸体形象,“佛教在早期的发展中并不是意于将人类感情的禁忌和毁灭,相反,它以裸体的艺术形象呼唤人类的真诚情感和对生命的珍惜,当它循序东渐后,则根据各地域各民族各国家的思想意识和艺术精神的异同而不断发生变化。”[6]克孜尔石窟还结合本土的审美习惯,形成了独特的三弯式风格。敦煌石窟承袭了这一风格,并在飞天艺术中将这一形式发展到顶峰。

   C、窟形:以中心塔柱式窟为主要窟形。克孜尔石窟中心塔柱式9窟,方形式5窟,大像式3窟;敦煌莫高窟中心塔柱式窟15个,覆斗式9窟。

   (2)两窟不同点

   A、乐器:在莫高窟中,除上述与克孜尔石窟所出现的相同乐器外,还出现有笙、长笛、法螺、筚篥、角、行鼓、雷鼓、羯鼓、担鼓、都昙鼓等克孜尔石窟中没有出现的,这些乐器主要为北方马上民族所使用的乐器,这说明当时敦煌一带的音乐即融合了西域的乐舞,又具有河西走廊马上行乐的特点。

   这一时期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出现的较多的乐器为箜篌与琵琶,这两种乐器各自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壁画中,下面将重点对这两件乐器进行分析:

   a箜篌:按其形态和来源一般分为竖箜篌、弓形箜篌(或称凤首箜篌)、卧箜篌三大类,对于竖箜篌属波斯系、凤首箜篌属印度系是学术界所公认的。而卧箜篌的来源就颇有争论(后文专有论述)。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只出现有竖箜篌和弓形箜篌(凤首箜篌)两种形式。弓形箜篌故名思义,其形如弯弓,音箱为弯椭圆形,琴杆头部呈弯钩形,从音箱外敷皮处穿过,通常张弦五或六根。竖箜篌为七弦,音槽为直立的椎尖棒状胴体,音槽下部有横梁一根,用于张弦。克孜尔壁画中的箜篌共18只,弓形箜篌16只,竖箜篌2只;莫高窟中的箜篌共47只,竖箜篌31只,弓形箜篌16只。

   克孜尔石窟中,弓形箜篌居多,常与乐神一起出现,而竖箜篌仅在世俗供养中出现。这说明竖箜篌已经传入龟兹地区并在民间使用,而跟佛教发展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弓形箜篌却并没有在民间流传。佛经中载,乾闼婆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掌管音乐之神,善奏箜篌,所以弓形箜篌多出现于天宫伎乐与乾闼婆的因缘故事中;而克孜尔石窟在这一时期的伎乐形式主要为天宫伎乐与因缘故事,故弓形箜篌大量的出现于其中。莫高窟中竖箜篌的数量比弓形箜篌多,且开始运用于天宫伎乐之中,说明在当时琵琶:分为阮咸(又称秦琵琶)、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三类。

   克孜尔的阮咸琵琶有10只,分为两种形态,一种为直项,音箱圆而大,琴杆细长,四弦,用拨片演奏;另一种为曲项,音箱圆而不大,琴杆短。直项琵琶9只,五弦,音箱呈窄梨形,用拨片演奏。克孜尔石窟中没有出现曲项琵琶。

莫高窟的阮咸琵琶12只,直项,音箱圆形,琴杆不长,四弦,用拨片演奏;曲项琵琶43只,呈宽梨形,四弦,拨片演奏。直项琵琶27只,形态与克孜尔相似。

阮咸琵琶的起源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人对其的研究有如下几种说法:乌孙说、弦鼗说、西域说、波斯说。[7]由于史料的不足,阮咸的起源我们暂且不能给予定论,但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以及云岗、龙门、高句骊壁画中广泛出现的阮咸图像,可以说明北朝时期,阮咸在西域、中原及东北等地区都十分流行。直项五弦琵琶属印度系乐器;曲项琵琶则是从波斯传入。

   在克孜尔石窟中印度系的弓形箜篌居多,没有出现曲项琵琶的图像;莫高窟两种琵琶均有出现,但曲项琵琶居多;竖箜篌比弓形箜篌多。从这两种乐器的数量及形式上看,克孜尔石窟以印度系乐器为主,而莫高窟则是波斯系乐器占主要地位。

   B、乐伎

   天宫:克孜尔石窟的天宫乐伎多为男乐神与女乐神的组合,即佛经中的音乐之神乾闼婆及其妻子紧那罗,男乐神头戴珠冠、裸上身,女乐神头戴花蔓冠、大耳环、裸上身。莫高窟中天宫乐伎没有了男女组合的形式并且乐伎多为男性,圆脸、披巾穿肘飘动、裸上身、圆形项光、形体粗犷。

   飞天(这里涉及的飞天伎乐仅指手持乐器的诸天):克孜尔这一时期的伎乐主要形式是天宫与乐神因缘,飞天伎乐与前两者相比较少,只是个别的出现在石窟中。例:第三期196窟券顶中脊的一飞天乐伎可谓克孜尔飞天的典型代表。此飞天乐伎形态轻盈,披一白色帛带,淡绿色的裙裤与头光,右腿内吸,左腿后展,怀抱弓形箜篌,做弹奏状。莫高窟的飞天伎乐则频繁地出现在石窟中的任何角落,但此期飞天伎乐飞动之感并不突出,285窟的南壁的十二身飞天伎乐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