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乐舞 >> 乐舞综论 >>

北朝佛教遗址中的乐舞壁画研究(5)

分享到:

   2、从敦煌莫高窟到云岗石窟

   (1)两窟相同点

   A、乐器:横笛、筚篥、排箫、笙、螺、角、琵琶、竖箜篌、阮咸、腰鼓、铜钹这些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出现的乐器在云岗石窟中均有出现。

   B、伎乐:同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的伎乐形式一样也分为天宫、飞天、化生等。

   (2)两窟不同点

   A、乐器:云岗石窟中的乐器与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相比较,除上述相同之外,有增有减。增加有异形笛、义觜笛、埙、卧箜篌等乐器;而弓形箜篌在云岗石窟中没有出现。那么同为西域传入的竖箜篌和弓形箜篌,为什么竖箜篌出现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而弓形箜篌却在此便失传了呢?李玫老师在《箜篌变异形态考辨——新疆诸石窟壁画中的箜篌种种》一文中指出是由于龟兹严循小乘佛教,与内地联系并不密切,失去了其传播的载体。笔者认为,云岗石窟受莫高窟的影响很大。弓形箜篌、直项五弦琵琶此类印度系乐器仅仅只是在克孜尔石窟中多见;而竖箜篌、曲项琵琶则是莫高窟出现最多的。在云岗石窟中也是竖箜篌、曲项琵琶多见其中,而直项五弦琵琶少有,弓形箜篌没有。这的确说明克孜尔石窟承载的龟兹文化,其源头主要是天竺文化;而地处凉州的莫高窟则成为西域多元音乐文化的聚集地,它更直接地对中原地区的乐舞产生了重要影响。

    B、伎乐:云岗石窟中除天宫、飞天、化生伎乐等伎乐形式之外,还出现有“七宝树”这一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所未见的伎乐形式。而且不论是天宫还是飞天乐伎都着衣,没有再出现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中的裸身伎乐;也没有象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中成群的舞伎出现。

   笔者从出现埙、卧箜篌、筝等汉族乐器,乐伎衣着完整,舞伎的减少这些现象分析,可以看出佛教艺术开始汉化的过程。

   C、窟形:云岗石窟不再以中心塔柱为主要形态,其窟形多为平面马蹄形、穹隆形,以塑造巨大雄伟的主佛像。

3、从乐舞壁画看北朝西域音乐的传承

通过对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云岗石窟与龙门石窟这样两窟、两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域音乐东流的印迹,下面将四窟中的乐器、乐伎统一起来,结合史料概述西域音乐的东流。

1、石窟中的乐器图像与乐部之间的关系

   (1)克孜尔石窟与天竺乐、龟兹乐

《隋书•天竺乐》:“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十五种,为一部。工二十人。”

敦煌一带,竖箜篌广为流行。

《隋书•龟兹乐》:“其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十五种,为一部。工二十人。”[8]

从克孜尔石窟中所出现的乐器图像看,其乐器组合更加接近于天竺乐,但也出现有筚篥、竖箜篌、腰鼓等龟兹乐中所出现的乐器。这说明地处龟兹地区的克孜尔其音乐文化是天竺艺术与当地龟兹文化的结合。随着佛教传入龟兹的凤首箜篌与龟兹地区流行的竖箜篌在克孜尔石窟同时出现,正反映了这一文化现象。

(2)敦煌莫高窟与西凉乐

《隋书•西凉乐》:“西凉者,起符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魏太武帝即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其乐器有钟、磬、弹筝、搊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长笛、小筚篥、横笛、腰鼓、齐鼓、担鼓、铜钹、贝等十九种,为一部。工二十七人。”[9]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点信息:第一,西凉乐早期称秦汉伎,是西凉地区的音乐和龟兹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第二,西凉乐还吸收有中原音乐文化的因素,“其乐器有钟、磬、弹筝、搊筝、卧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