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乐器图像与西凉乐相比,多出了凤首箜篌,少了钟、搊筝、卧箜篌三件乐器,其他乐器均有出现。(钟、搊筝、卧箜篌均为中原乐器,在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中有图像出现,所以,也许在当时还没有流行开来,故没有出现于壁画之中。)
从史料及图像反映的现象可说明莫高窟中包含的音乐文化因素是天竺、龟兹、西凉、中原音乐文化的结合。从乐器图像的规模与数量来看,西凉乐是河西走廊敦煌地区音乐文化的主体
(3)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的乐器图像大部分沿袭了敦煌莫高窟,也包含有天竺、龟兹、西凉、中原音乐文化因素。但凤首箜篌在此地的失传、中原汉族乐器的增加说明了天竺、龟兹音乐影响的逐渐减弱,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逐渐强化。
从上述四窟中乐器整体情况、与乐部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东流的足迹及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
2、西域音乐与佛教传播
西域音乐的传播除了战争中的作为战利品的虐夺、北方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提倡,还依附于佛教传播的路线。西域音乐中琵琶、箜篌类乐器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田边尚雄先生在其专著《中国音乐史》中提到佛教与琵琶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传说:第一,天竺王子目盲,辩才天授其以琵琶,通过琵琶演奏的妙音可使“心眼得开得天意通”;第二,说释迦用琵琶说经,大收功效。[10]虽然这仅仅是传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琵琶与佛教的关系。
箜篌也是佛教音乐的重要乐器种类。“佛经中如此强调箜篌,首先是因为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从太古时代就有箜篌从埃及传入并一直延续到芨多时代,这期间箜篌广为传播、发展、成熟,已成为极受喜爱的乐器,佛教便拿来作天界美妙音乐的象征,甚至在印度古代传说中箜篌是乾闼婆发明的,同时也会做为佛教音乐的重要乐器,所以说弓形箜篌是随佛教传播的。其实壁画中所有印度系乐器都是随佛教传播的。”[11]
结 语
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中原是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它使得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更加广阔。从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的乐舞壁画及乐舞石雕造像中所反映的信息可以说明,西域音乐向东传入中原的路线及其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原音乐的融合过程。
本文选择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这些佛教遗址中的乐舞壁画、石雕造像作为研究重点,考察西域音乐文化的传播,旨在通过佛教传播的路线研究音乐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在图像的分析、研究过程中,笔者将图像资料与史料相结合,探讨了箜篌类乐器、琵琶类乐器的起源的流传演变等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西域音乐东传的历史印迹:
1、克孜尔石窟中出现的乐器与天竺伎、龟兹伎大体相同;敦煌莫高窟中出现的乐器与西凉伎大体相同。在西凉伎中有一部分是吸收了龟兹伎因素的,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中出现的天竺、龟兹系乐器正说明了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历史轨迹。
2、西域音乐的传播是除了战争中作为战利品的掠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外,还与佛教的传播密不可分。《洛阳伽蓝记•景乐寺》中载:“长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嘹亮,谐妙如神。”[12]琵琶、箜篌等西域乐器都主要依附于佛教文化而传播。史料和乐舞图像都说明了西域音乐附丽于佛教这一载体传播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注释:
[1]魏收 撰:《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0页。
[2]魏收 撰:《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39页
[3]徐恩存 著:《中国石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王小盾、孙晓晖 著:《论唐代乐部》国学研究第14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5页。
[5]段文杰 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新疆•克孜尔》,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年版。
[6]同[3]
[7]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载《黄钟》2001年4期,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