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形象,聆听理想——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5)
时间:2008-01-07 09:15来源:中华佛学网作者:佚名 点击:
综上所述,当我们把石窟乐舞形象还原于佛教思想精神背景中,“舞蹈”之外的意义 就凸现而出。在佛教思想深刻的蕴涵中,石窟乐舞形象蕴涵传达着人类理性思考与无限 的想象力。佛教思想精神决定了石窟乐舞形象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使石窟乐舞形 象具有一定的审美规范。石窟乐舞形象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乐舞形象与佛经有关内容融为一体,乐舞形象是石窟中佛教思想精神表现的一 个组成部分。比如经变乐舞中,乐舞形象与佛像以及其他人物景象等,有序合理的安排 ,共构佛国境界的“超胜独妙”。乐舞置于佛前,在整个画面的布局中离观者最近。乐 舞场面的真实性与乐舞形象的生动性,使佛国景象具有现实可感性,离人们内心更近。 佛教宣传的佛国“净土”的思想更能使人接受。乐舞之美是体现佛国净土的美妙,也是 人们内心美的追求。又如,在洞窟中,乐舞形象散现于主体佛像的上部及周围,营造出 佛教内容所要表达的精神和境界。其二,乐舞伎人面容肢体,丰腴饱满,神情端庄,乐 舞场面对称工整。以此区别于世俗凡情之相,区别于世俗“五欲”之乐的音乐歌舞。其 三,动作姿势与飘带服饰呼应配合,形成舞蹈形象灵动飞扬,夸张浪漫的神韵(这在敦 煌经变乐舞表现中尤为突出)。其四,舞姿造型的写意性与局部动作的细致化相结合。 比如,经变中舞伎的头、颈、身、臂、腰、臀、腿、脚、手、腕等细部的动作,与整个 舞姿造型“三道弯”的构成,以及犹如气韵贯通的飘带飞舞的花样,融合协调。其“实 ”,实到手脚指掌的微妙动作;其“意”,意在洋溢在形象中的夸张浪漫、出世超然。 又如,洞窟中的伎乐飞天,手执乐器的写实,浮游空中的动态和服饰飘带的铺陈夸张, 相得益彰。石窟乐舞形象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体现了佛教世间出世间,如一不二的思想 精神。
石窟中,闪身晃耀,腾空飞扬的乐舞形象,无不流溢着含蓄与浪漫,静穆与灵动。透 过这些乐舞形象,我们穿越现实与理想、宗教与世俗。在形象的写实与写意中,寻找古 代舞蹈踪迹,聆听智者思索,了解人类曾拥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