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部派佛教理论 >>

陈那的三性思想(2)

分享到:

三、与世亲三性说的相异处
  陈那的依他起性的看法,只是停留在于认识论的范围。类似于《辨中边论颂》,是以虚妄分别来讨论的,如说:

artha.h parikalpita.h svabhaava/

境是砟计所执性

abhuutakalpa.h paratanrta.h svabhaava.h/

虚妄分别是依他起性

graahyagraahakaabhaava.h parini.spanna.h svabhaava.h/

所取和能取无是圆成实性[17][17]

虚妄是abhuuta的翻译,英文是「whatever has not been or happened」[18][18] 意为从来不曾存在或发生的事情。虚妄分别就是依他起性,虚妄分别所现是似有二取而实无义,偏计所执的境是「似有实无」中执有二取以为实,而圆成实性则是无二取。陈那则解释

 

页128

圆成实性为「无二之智」,[19][19] 即无二取之智或根本智、一切无差别之智等。陈那对于三性之处理,则是以对治的方式处理。非是说空说有,总说三性皆是空性,不仅实外境是空,虚妄是空性,就连无二取的圆成实性亦是空性,不可执取。陈那以对治的方式来处理三性,是较单纯的。但《中边分别论释》则是进一步地处理依他起性通其它二性的问题,如说:

abhuuta-parikalpo’sti dvayan tatra na vidyate/

虚妄分别有,于此(虚妄分别)无有二取;

`sunyataa vidyate tv atra tasyaam api sa vidyate// I. 1

此(虚妄分别)中有空性,于彼(空性)中亦有此(虚妄分别)。[20][20]

虚妄分别现有二取,而二取空(wunya)即是空性(wunyata)。虽是在空性中,但也不离虚妄分别性。若是认为空性中无一物者,则亦落于错误之中。此比较于陈那的说法,亦有类似之处。如说:

如所说相即圆成性等自色相非无,若于如是自色相中,起色无相分别散乱者,释尊于此皆悉止遣。[21][21]

又说:

问圆成实性中,云何可有彼言说门?以彼法中无有性故,如是随其所生分位,即彼如是所说分位而亦无实。[22][22]

于圆成实性中所现自色相,若说其有,是错误说法。但若说其无性亦是无相分别散乱者,因此说有说无,无非是散乱分别所见毫无真实可言。所以为对治如此分别散乱之故,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三性说,来形成相违对治与能所对治,以避免有无二取的偏见,说偏计说依圆,无非是对治上的方便,说即说离,[23][23] 亦是令人离二边而悟中道。在此可以看出陈那谨守三性在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仅为对治的基本立场,但世亲却进一步地组织三性的构造,使依他起性融通圆成实性而往更高的立场攀升,如说:

 

页129

谓即于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

又说:

谓虚妄分别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虚妄分别故,是则契中道。[24][24]

依此解释即可达到空有并存,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相依相成,且不一不异的胜义境界。并且由此更进一步地在依他起性中开显入「无相」的方便之相,如说:

idaanii.n tasminn eva abhuutaparikalpe

今,于此虚妄分别之中

’sal-lak.sa.na-anuprave.sa-upaaya-lak.sa.na.m praidiipayate/

开显入无相的方便之相

upalabdhi.m samaasrita na upalabdhih prajaayae/

依(识的)取得,(境的)取得不生;

na upalabdhij samaasritya na upalabdhi.h prajaayate// I.6

不依(境的)取得,而(识的)取得不生。[25][25]

如此识以外,所分别所取之境是无故,修习只取识而不取境。而由于所取无故,悟入「境识俱泯」的无相境界。也就是因所取能使能取生起,故所取无生起时,能取亦无。则入无?计所执性,无所取能取之无相境界。[26][26] 如世亲继续在《辨中边论释》中说:

artha-sattva-aatma-vij~napti-pratibhaasam prajaayate/vij~naana.m

识生变似境,有情,自我,了别;

na asti ca asya athas tab-abhaavaat tad apy asat//

此境非有,此(境)非有故,彼(识)亦无。[27][27]

将境与识作一能变与所变的处理解释,认为识与境是有能所关系,依观行之实践而成就「境无识有」,若离二边则即能入「境识俱泯」[28][28] 的圆成实性──空之境界。因

 

页130

此世亲在《辨中边论》是以虚妄分别为中心,精要地论说依他起性统一三性的思想。依他起性通染净二分,[29][29] 于三性上行唯识观,虚妄分别显现即是阿赖耶识缘起说,这就是说本论以虚妄分别统摄阿赖耶缘起说、三性思想、唯识的实践。在此不得不钦佩世亲的教理组织能力,他对于依他起性上接圆成实性的发挥似乎已到了极点。

四、如幻喻的依他起性
  相较于世亲对于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关系的发挥,陈那除了提出了四种清净以解释圆成实性以外,对于依他起性的描述也是非常平淡的,如说:

maayopamaadid.r.s.taantai.h paratantrasya de~sanaa/(k.28)

幻喻等见边,此说依他起性

mayopama译为「幻喻」,即具有「如幻」的意思。因取其不真实不存在[30][30] 之意,犹如虚妄的东西一样,故有此翻译。此外,根据三宝尊对于「幻喻」的解释是说:

颂言幻喻等见边,此说依他性等者,幻谓帝网,等者等摄干闼婆城等诸幻法,幻者由他假法有所成故,今取彼幻喻此法故,乃名幻喻,谓由彼喻晓如是法故。

帝网即indra-jala之直译,而干闼婆城gandharva译为蜃气楼。此两者都是看起来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仔细分析的话,非是如外境真实的存在,反而是无明自体[31][31] 所显现的妄有。[32][32] 除了帝网、干闼婆城之比喻之外,在陈那的《掌中论》中也曾经用绳来作为依他起性的比喻,如说:

见彼(绳)之分,于彼之知也恰如蛇之误。彼绳也再支分解观察的话,绳之自性也不可得。其不可得者,于绳之所想,也恰如蛇之领纳一样,只不过是迷妄而已。[33][33]

 

页131

这就是以有名的蛇绳比例来表示三性,在这里很明显地是将依他的绳,当成是迷妄分别。见绳误为蛇,这是?计所执性,但绳的觉知则是依他起性的有,如说:

若是如此思考的话,则因瓶等的外界事物自性不可得之故,所以是无。(因是无,所以)?计性很明显地是正确的。但缘此有相之识是存在的。例如即使幻化或蜃气楼等是无,但缘此有相之识则如此(是有),(此说)同意的话如何?[34][34]

陈那对于「迷妄」的解释是将一切非真实的东西,都当成是由无明妄识所显现而成,故是非真实。虽有人主张「其(妄)识是有」,但陈那则否认识有,因「与所见事不相应故」,[35][35] 即实外境无法是识中影像生起的原因。由此可知陈那在此依然立足于唯识传统的说法,即「境无识有」、「赖耶缘起」的立场来解释一切。对于上面的问题,他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