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智则是“无颠倒”,得到的见解与实际情况相符。
也就是说,胜论派的现量宽得没边。胜论派对现量还有另外的分法:
现量有三种:一、四和合生;二、三和合生;三、二和合生。
所谓四和合生现量,是指我、根、意、境和合才能生起的现量。三和合生现量,是指我、根、意三者和合就可以生起的现量。二和合生现量是指我、意二者和合就可以生起的现量。比如说我们现在看一张桌子,当下就有我(灵魂)、根(眼根)、意(意识)、境(桌子)四者,这就是四和合生现量。比如说我发高烧,烧糊涂了,眼前出现幻觉,看见了我死去的先人,这时候是我、根、意三者和合,叫三和合现量。而二和合现量,则是指有神通者的情况。
数论派对现量的论述,十分的简单。在《金七十论》中说:
证比及圣言,能通一切境,
故立量有三,境成立从量。
此论中立量有三:一者证量。证量者,是智从根尘生,不可显现,非不定,无二,是名证量。
在第五颂中还说,“对尘解证量”,“耳于声生解,乃至鼻于香生解,唯解不能知,是名为证量”。这对现量的解释很明晰,就是指根、尘相对,“耳取声,皮取触,眼取色,舌取味,鼻取香。此种量称为现量。”
在《数论经》上,有一个数论派与外人的讨论,但很简单,有人说现量的定义中没有提到自在天,是不完美的,数论派回答说:
(关于现量的定义不涉及对自在天的感知是正确的,)因为自在天不是(被)证明的(对象)。
陈那论师《集量论略解》中介绍数论派的现量观说――数论派说:耳、皮、眼、舌、鼻等,由意加持,能于境转,谓于现在之声、触、色、味、香等如次缘取,是为现量。(《集量论略解》页19)
瑜伽派的《瑜伽经》中间只提到现量,“现量、圣教量和比量是正知”(《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页190),但对现量没有解释。
在弥曼差派的《弥曼差经》中,对现量的论述是这样的:
当根与那(境)相合时,认识产生,这就是现量。(现量)不是(认识法的)手段,因为(它仅)取存在(之物)。
这还是说根、境相合时的认识是现量。弥曼差派说的,只是说现量不是认识法的手段。关于这句话,姚卫群先生译本中有方括号注,说“法是某种将要到来的东西,而且,当要认识它时,它还未存在……因此,现量不能是(认识)法的手段。”陈那论师的《集量论略解》中介绍说,“诸观行派说:与有正结合所生士夫之根觉,是为现量。”“正结合”就是说现量是根境和合的当下。
吠檀多派的《梵经》,原文中没有现量的讨论,倒是在罗摩努阇的注解中有简单的讨论,说“现量仅以有差别标志的事物为对象”,还把现量分为有分别现量、无分别现量,说有分别现量“明确以带有差别事物为对象”,无分别现量“也仅以有差别的标志的事物为对象”。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的“真现量”条目中说:印度各哲学派别的说法很不相同,正理、胜论以及数论、弥曼差派将现量分为无分别的和有分别的两种,文法学派和耆那教不承认无分别现量,以为一切现量都是有分别的。
早期佛教典籍中的现量说
在《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上提到有现量:
现见所得相者,谓一切行皆无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无我性,此为世间现量所得。
这里的“现见所得”就是现量所得。这里笼统地说,现实所见的诸有为法,都是生灭不停变化无常的,由无常而产生的一切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乃至众缘和合无常故苦的诸法都是无我的,这都是我们凭现实的直觉就可以知道的。
《回诤论》(一般以为其是龙树菩萨所作)中提到四种量:现、比、阿含、譬喻,但没有具体的论述,只是在破,也就是说,龙树菩萨说的现量等实际上是以外人的说法而说的。《回诤论》中的这四种量,其中的阿含量应该是相当于圣教量的。
在《方便心论》的八义中,其第五是知因,论上说,知因有四种:一现见、二比知、三喻知、四随经书。这里的“一现见”实际上就是现下的认识、知见,相当于常说的现量,“二比知”是比量,“三喻知”是习惯上说的譬喻量,“四随经书”是习惯上说的圣教量。说,在这四种知因中,现见是最殊胜的,因为后三种知因都得以现见知因为前提,比如说先见火与烟的俱起性,再到后来一见烟就知道有火。《方便心论》中设有一个问答:
问曰:已知三事由现故知,今此现见,何者最实?答曰:五根所知有时虚伪,唯有智能正观诸法,名为最上。又如见热时、焰旋火轮、乾闼婆城,此虽名现而非真实。又相不明了故见错谬,如夜见杌疑谓是人、以指按目则睹二月。若得空智名为实见。
问说:已经知道三事(即后三种量)都得以现见为先导,那么哪些现见最实在呢?通过这一问,我们可以知道,《方便心论》中的现见,有实在的,有不实在的。可惜在这部论中并没有给现见下一个定义。
究竟哪些现见最实在呢?回答说:“五根所知”的现见是会出现错误的,所以必须得凭智慧正观。比如说热时的现见,就是发高烧的时候把人给烧糊涂了,这时候你的现见就不是实在的;比如说焰旋火轮,就是把一个火把快速转动,本来的火把就成了一个火轮,这时的现见也不是实在的;比如说乾闼婆城,这是幻化出来的,当然这时的现见也是不实在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不清楚所以出现错误,比如天黑了,看见杌(即“树木无枝”)而现下把它认成了人;或者说你用手一按眼,这时看见的月亮是重影。象这些情况,虽然也是现见,但不是实在的,只有有了空智的时候,现见才是实在的。
现在网上流行一篇《佛教的现量》,好多网站都有,相互转载,也不知谁是作者。其中有这样的说法,“关于现量的定义,《方便心论》说是‘五根之所知’”,这一个说法是不对的,至少在汉本的《方便心论》中没有“现量”,即使说我们把其中的“现见”理解成后来的“现量”,也没有“五根之所知”这样的定义。刚才已经说了,“五根(之)所知”只是回答疑问的答语中的一部分而已,人家是问哪些现见实在,回答说:“五根之所知”的现见是不实在的,得空智时的现见才是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