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量的认识对象,法称论师说:
彼之境界即自能相。若义邻近及不邻近、于智上显现差异,即此、为自能相。即此、为胜义有。事体能相者、谓唯能作义之能相故。
法称论师的意思就是说现量所对是自相,而自相就是在智上能够表示出远近大小等不同的,而且是“胜义有”。如果说不管它的远近大小等有什么不同,但在智上显现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共相。这定义还强调了一点儿,再怎么着其本质也是智上之相而已!
法称论师在其《释量论·现量品》中,说的比较多。其给现量的定义还是原来的离分别不错乱。离分别是怎么成立的呢?“未被宗派染害相续之智者,对汝不须用因成立现量为离分别,以汝即以现量,便能成立现量是离分别故。”就是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佛教徒,自称是学佛,实际上根本是在增加自己的我执,我执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自己也就成了大师,成了佛教权威,但从本质上说,这实际上是离佛越来越远,这就是“被宗派染害”了。没有这些的人,他们根本就不用来给理由。用更明白的话说,就是现量根本就不需要你来证明它是现量,如果说需要你来证明它是现量的话,它根本就不是现量本身!现量有四种: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似现量有四种:错乱识、世俗智、比量、眩翳,前三种是有分别似现量,后一种是无分别似现量。法称论师在这《释量论》中与外人的讨论太多了,现量观的成立,完全是在讨论中体现出来的,但从实质上看,与《正理滴点论》中并没有区别。
到宗喀巴大师的时候,他有量、非量的说法,说量是“新证自境之知觉”,非量是“于自境非新证之知觉”。量从定数上说有现量、比量二种,非量有“已决智(再决识),颠倒识,疑惑,分别意(或译为‘伺察’、‘思察’),见而未定五种。”
宗喀巴大师把现量定义为“离分别无谬误,新证自境”(同上书,页430),对现量的分法同于陈那论师、法称论师,分为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
根现量是“由自身之增上缘净色根亲生‘他证分’,离分别复无谬误”。分五种:眼根与色对应时是眼根现量,宗喀巴大师定义为“由自之增上缘眼根、亲生他证分、离分别复无谬误”(同上书,页430);耳根与声对应时是耳根现量;鼻根与香对应时是鼻根现量;舌根与味对应时是舌根现量;身根与触对应时是身根现量。
另外,当意根与色对应时是缘色意根现量,宗喀巴大师定义为“由自之增上缘缘色意根亲生他证分离分别复无谬误”(同上书,页431)。缘声意根现量、缘香意根现量、缘味意根现量、缘触意根现量等可以依此类推。
根现量之后是意现量,为什么呢?宗喀巴大师说,“由有自境之助伴根现识作为等无间缘,所生之明了境像离分别复无谬误”(杨化群《藏传因明学》页58)。宗大师又说,意现量是 “由自之增上缘意根亲生之识,亦即由自之前刹那同类识将消逝之即所生之识故”。
自证现量就是“唯向内缘取行相”。而瑜伽现量是“修持正确义境之力所生圣者之离分别复无谬误”,它分为:声闻、独觉、大乘三种(《中国逻辑史资料选·因明卷·因明七论入门》页431)。
而似现量是指“于自所见境(显现境)错乱认识(同上书,页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