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试论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5)

分享到:

   重高僧才教育 提高弘法人员素质

   当年世尊弘法,所弘之法是他本人体验、证悟、知道、见到的。后来所派出的六十位阿罗汉,也是个个如此。今日的弘法人员,有没有这种素质了?如果说没有,那怎么办呢?我想,今日的弘法人员,起码应具备善知识的素质。

   讲解佛法,应是渐进的,基于缘起、基于慈悲、基于法的。然而缺乏这方面的认知与技巧训练,不少弘法人员把初学者吓跑了。举例来说,渐进的佛法是先提人天福报、谈布施、讲行善,然后才谈持戒、修定。可一些弘法人员一开口就讲戒,初学者一听就“谢绝弘法”。也有一些弘法人员,大概想到当年世尊首开金口讲的是“苦、集、灭、道”,于是也对初学者讲苦,结果苦了听者,也苦了佛教。须知当年世尊的对象是根基深厚的五比丘,他们一听就有所悟了。今天那些毫无根基的凡夫俗子,一听到苦就苦上加苦,从此断了佛缘,可惜!可惜!对于弘法的认知与技巧,看来还有待加强。

   弘法者的素质,也包括多闻(多学也),善加记忆,勤念诵(今时今日,也包括书写记录),专心思考,深人悟解。今日的弘法人员,要常闻佛法,多读经典,多探索,多交流。这样才能增强信心,畅所欲言。

   所谓多闻,不应只局限在内明。今日的世界是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只懂内明而不顾外明是不足的。五明兼顾,才能融会贯通世俗生活与佛法,引起听者的共呜。今日的弘法者,一方面固然要深人经藏,另一方面也需广学外明,增长多方面的知识,这包括不断提升本身的语言能力与讲演技巧。这样才能应付今日社会所需。

   总的来说,弘法人员得有大慈大悲大勇之心;有修持;有学养;有技巧。这是极高的素质要求。

   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扩大寺院对外友好交流

   充分运用佛教是国际性的宗教色,发挥与国院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联系,协助政府加强了对外友好交流工作。

   发挥佛教的对外联络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佛教对外联络有其悠久的、良好的传统。佛陀涅槃后,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派人到印度之外的各国,馈送佛陀舍利,宣传佛法。佛教入华后,多少中华优秀僧才,如鉴真,七次东渡。如玄奘,西行求法,被号称大乘天于印度。如法显,南下求法于斯里兰卡,著《佛国记》,为中斯交往,功勋卓著。他们是中华民族脊梁,更是佛教的柱子。在国内,僧人就有云游的传统,勤走于江湖,省际间的交流,频繁不断。现在,世界成了地球村,佛教的对内对外交往,更应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有了交往,就有了理解,就有了友谊,就有了互动,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抑己之短,共同提高,也因此促进了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进展。这种内外交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可以是教内之间,可以是佛教与社会之间,可以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可以是佛教与政治、文化、艺术等等界别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永远是必要的,也将因此使自己更宽厚、更睿智、更强大,更具未来眼光。今天,我们在不忘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抵御渗透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加强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周边佛教兴旺国家的交往,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创造和谐的周边国际环境服务。